创设有效情境理解词
郑东新区文苑学校 窦霞
词语教学一直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小学语文教学,字词句篇层层递进又相互渗透,学生只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理解重点句子直至整篇文章。因此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语理解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未来学习之路的顺利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传统的二年级词语教学,通常只注重词语含义的记忆,强调结果,忽视了如何记住词义的过程,学生往往选择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词语,这样的方式固然有效,但对活泼好动、喜欢具体形象化记忆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往往比较枯燥,长此以往便对词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小学语文课标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细细想来,在课堂中创设恰当的情境,用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本营造的氛围,进而理解词义,积累词语,直至了解课文内容,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一剂良方。
以二年级的一篇课文《鸟岛》为例,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读课文了解内容”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篇幅不长,共分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名字和名气,2-4自然段则告诉我们青海湖闻名中外的原因——鸟多、鸟窝多、鸟蛋多,以及鸟还得到人们的喜爱和保护。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需重点理解和指导朗读。课时目标如下:
1.能在语境中正确认读生字“岛、陆、续、养、育、麻、蛋”;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岛、蛋”;能理解并积累“闻名中外、陆续、密密麻麻”等词语。
2.尝试用“陆续”说一句话;能用“青海湖西部、海西皮、闻名中外”介绍鸟岛。
3.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鸟岛上“鸟儿多、鸟窝多、鸟蛋多”的句子,感受鸟岛的热闹。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非常多的识字方法,能够自主完成识字任务。因此词语理解和句子的朗读指导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第3自然段的理解词语“密密麻麻”为例,记得前2次试教时,我采用了出示图片的方法,先感受鸟岛上密密麻麻的鸟窝,再拓展密密麻麻的星星、雨点、文字等,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学生其实很容易理解“密密麻麻”的意思,关键不在于理解词义,而是要通过理解词义读好词语,并回到语句中体会鸟窝之多,感受6月鸟岛的热闹,用图片理解的方式并没有真正创设出情境;其二,由于学生不难理解“密密麻麻”的意思,环节中的拓展部分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且脱离文本之后,学生好不容易融入语境,又被生生地拖拽了回来。
思考后改为采用板贴鸟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进一步指导读好相关语句。教学实录如下:
师:除了鸟儿多,还有什么也多?
生:鸟窝多。
师:(板:鸟窝多)瞧,老师把密密麻麻的鸟窝带来了,谁来摆一摆?其他小朋友看看他贴的对不对。
生:(上台板贴)
师:你为什么这么贴?
生:因为鸟窝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
师: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谁也找到了?你们读书读得可真仔细,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指着板贴)瞧,鸟窝一个挨着一个,数也数不清,这就是——密密麻麻。谁能读好这个词语?
生:(读词)密密麻麻
师:鸟窝的数量可远远不止这些呢!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读句)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正如实录所述,一拿出鸟窝的板贴,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争先恐后地想摆一摆,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许多。当上台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摆出密密麻麻的鸟窝后,学生在他们自己创设的情境中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鸟窝的多,即使不解释这个词语,学生也自然理解了它的意思。“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此时老师再适时点拨,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学会找关键词读好句子的方法,并在创设出的情境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相关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实,这样创设情境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上是贯穿始终的。揭题导入时,我就在黑板上绘制了鸟岛的轮廓,并贴了几只海鸟引出课题,初步创设出鸟岛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第2自然段“陆续”一词时,我利用板贴,请学生上来让“一群群的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再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最后结合学校的生活场景说一说,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掌握了运用它的方法。同样,在感受第3自然段鸟蛋多的特点时,我同样利用板贴,让学生来贴贴鸟蛋,随后抓住“窝里窝外、到处”来理解和指导朗读。当课堂学习接近尾声时,黑板上呈现出一幅热闹的景象:一群群各种各样的鸟儿齐聚鸟岛,密密麻麻的鸟蛋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淡青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学生能不乐学、会学吗?
虽然创设情境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词语的理解,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有效的情境理解词语,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并在活动中自由思考,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张扬个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