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这些年来有一搭没一搭的热爱文字
整理自己的博客,发现草稿箱里躺着30多篇文章。
不免有些纳闷,怀疑是系统出现了问题。
仔细一看,又不像是,有些“未命名文章”明显是发布日志时超过时间自动保存的。但也有10多篇文章,有比较多的阅读、评论痕迹,不知道怎么回事会流落至此。
竟然对它们有些心疼。这些文字,当时承载着我的思考、我的情绪、我的温度,无论什么原因,还是决定把它们从草稿箱里捞出来“面世”。
逐一对照,把“自动保存的”彻底删除,免得混我耳目,其他文章,我要重新发布。
介于每天发文3篇的限制,我历时3天,让这些文字重新归位。
读文字,重新发布……这个过程,有些尘封的往事慢慢浮现心头。
这就是记录的意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时光如梭,岁月如水,有些人有些事一定会淡出我们的回忆,不留下一丝一毫的印记,而文字,忠实地记录着你的过往。
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来始终有一搭没一搭地热爱记录,虽说有点懒,但从未荒芜。这些文字,是我工作、生活过往的“提词器”,能把我的思绪比较准确地定位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一刻。
比如有一篇“解说词”。
那是迎接省文明单位验收的日子。我这本该在沙滩上闲庭信步的“前浪”,被“揪出来”再次“冲锋陷阵”。
“揪”,是方言,在这里可以引申为同行“推选”“推荐”“举荐”的意思,从领导层面来讲,也有“要求”“点名”的意味。
或许个人性格使然,无论是同行举荐,还是领导点名,我一般都会欣然接受。
因为我相信,举荐或者点名之前,大家一定是掂量过,相信这工作你能干,相信你愿干。
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辜负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不是吗?
而且,我始终坚信,人这一辈子就没有白走的路,你的每一步,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奖励或者回馈给你。
准备解说词,其实不费力气。
但我仍然很用心地在准备。毕竟这项验收工作,承载着全单位上下几十号人的希冀。讲解,是这项迎检工作中的一环,还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干得好更得说出来。
历时一周左右时间,我按照迎检的路线,“踩”了无数遍,哪些地方一带而过,哪些地方浓墨重彩……我做了充足的准备。
验收那天,就跟今天的天气一样,阴雨霏霏,有点小冷。全单位上下都提着十二分的精神。我除了熟悉讲解词,还抽空给自己化了淡淡的妆。
“来了,来了!”门口有人通知。
我踩着七寸的高跟鞋,迅速到位。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由我来……”
“不用、不用,咱随便转转吧。”
我一句话没说完,就被打断。我知道,打断我并授意“随便转转”的,一定是今天的主评委。
那就随便转。
准备好的讲解词,全然用不上。
既不能让冷场,还不能让人家觉得“聒噪”,我“卑微”地察言观色,同时做到有问必答……
讲解的次数不少,那次,是最难忘的一次。
打乱了我的“预设”是小case,主要是我和主评委之间的“有问必答”,特别让我“长见识”。
验收活动结束,我把讲解词发到博客里,一有留存备用的意思,当然,主要考虑别人用,而是为那一周的日子画个句话。
但发完没多一会儿,我就改变了想法。
我实在觉得这次经历挺滑稽挺无聊的,按照我的惯例,类似的记忆一般是会被自动Delete。
于是,这篇讲解词就被发落到了“草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