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年级“画数学”,可以这样设计 二七区兴华小学南校区 李亚阁 画,可以表达出学生们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可以展示出学生们自身的难题分析过程;画中有表情达意,有数学思维,有策略方法,有综合素养…… 画,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关于画数学,我也阅读了不少的专业书籍。目前,关于画数学的书籍主要有三本:刘善娜老师的《把数学画出来》;吴正宪老师的《让儿童在涂画中学数学》;陈昱老师的《数学画教学行与思》。与之有关的专业文献也不少,阅读之后也是满满的收获。针对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画数学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二年级画数学的作业设计,通常会比较集中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以及认数、认识时间、认识长度单位等,这时都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画图理解,进而增强学生们的数感、量感和时间感。一二年级也应该引导学生们学着梳理知识、画画知识树、做做小导图等,使学生们都拥有一定的复习意识和复习能力,在知识建构过程中,逐步加深自己的理解,为高年级的概念图、思维导图来做好相关的铺垫。 在学习完减法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找一找“自己眼中的减法”。让学生们表达出自己新认识的减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学习完连加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们画一个关于连加的故事。让学生以“创编数学小故事”的形式来表示出生活中的连加问题,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们对于加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要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学习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可以设置“20元钱,能买什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既能巩固拓展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们对于价格标签上面的一些数学信息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学习完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可以让学生们画一画加法和减法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加法和减法数量关系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计算,贯通更多的加减法相关的生活情境。 在学习完一题两问的问题解决之后,可以让学生们编写一个关于一题两问的问题解决。还可以让学生们边画图边列式进行讲解,通过编写相关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问题的结构,理解相关的问题解决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巩固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在学习完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后,可以让学生们为长度单位代言。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画一画,写一写,介绍一下自己所理解的长度单位,进一步感知表象,积累相关经验。 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一个学期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们画对应的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一起来画一画一棵知识树,让自己所学的知识都在上面有所展现,在一次次的归纳总结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结构化,慢慢形成一定的结构知识体系。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于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掌握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可以借助画一画,展现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过程,提升学生们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们生成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们的解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