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多种观察了解幼儿心理状况 ——读《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有感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幼儿园杏园路园 李晴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3~ 6岁的幼儿正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也比较强。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由于各种因素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观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的活动,是了解幼儿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发现幼儿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中提到了三种对幼儿的观察方式,一般情况下 ,针对幼儿的观察主要包括生活中的观察、家庭中的观察和作品中的观察。 第一,生活中的观察。 幼儿从早晨进园到傍晚离园的每一刻都离不开老师的组织、引领,生活在幼儿园,其一举一动都被教师看在眼中,如果教师具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那么就可以通过幼儿的言行判断其内心的想法,发现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二,家庭中的观察。 家庭是伴随幼儿一生的场所,父母是与幼儿生活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了解幼儿的人。如果孩子心理上出现问题,任何一个负责的父母都会在第一时间有所察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孩子明明存在一些异常的行为和表现,家长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家长往往从特殊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表现给予合理化解释,甚至护短”,过于维护自己的孩子,看不清存在的问题其至贻误了矫正孩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面对教育孩子这门“学问”时,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让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第三,作品中的观察 从字面上理解, 作品是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独创性且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它主要包括文字作品、口语作品、音乐作品、 代剧作品、美术作品、立体作品等。虽然3~ 6岁的幼儿年龄偏小、能力偏弱,但是在幼儿园中他们接受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观察其不同的作品、也能对其心理状况有初步的判断。 总之,观察是了解幼儿心理状况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一方面,成人要认识到幼儿与成人是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的需要和权利,即使在成人的观察过程中也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成人的观察要尽可能地隐蔽,不要当着幼儿的面议论自己在观察中看到的情形,更不能对幼儿的行为随意褒贬。只有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用各种方法观察幼儿的心理活动,才能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诊治,避免造成幼儿的心理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