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有爱,才放光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看了法国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让我更加感受到老师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部电影拍摄于2004年,曾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至今这部经典都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减少它的魅力,依旧用它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它的能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被人遗忘的孩子,因为遇到一个老师,让生命里有了阳光和希望,命运得以重新改写的故事。塘底学校是由问题学生组成,而学校的名字也暗含了这一点:池塘之底。这些孩子有的父母双亡,有的离异单亲,有的被家长抛弃,所以他们叛逆暴躁,无法无天,确实是一群实实在在的问题少年。 而这一切,都因为马修老师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马修老师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他来到这所学校做学监。首先目睹的是校长对孩子们的严厉粗暴和不分青红皂白地体罚、关禁闭。校长认为对待不听话的孩子就是要以暴制暴,他严苛的惩罚制度,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吼声却只能让孩子们变本加厉。而马修老师的做法却和他截然相反。 对于弄伤老师眼睛的孩子,他没有去告发给校长,而是惩罚他去照顾这位老师。让孩子去亲眼看看他惹祸造成的后果。当这个孩子亲眼目睹了受伤老师的痛苦和病情恶化时,孩子也学会了担心,学会了自责,学会了承担。 这群问题学生用各种方式挑战着马修老师的底线,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令他退缩。在一次偶然地听到一个孩子唱着跑掉的歌骂他的时候,他反而鼓励孩子唱完,并且纠正并教会他正确的发音。由此,也促使他开始组建合唱队,并让每个孩子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奇迹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孩子们似乎在歌声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不再暴躁和惹是生非,渐渐地与这个冷酷的世界和解,似乎在歌声中找到了无处安放的灵魂。 当然,改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桀骜不驯又具音乐天赋的皮埃尔对马修老师做鬼脸,吐口水,从楼上把墨水扔到马修的老师头上,马修老师也没有放弃他,在集体表演的时候邀请他参与进来。在马修老师的鼓励下,皮埃尔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音乐家。 我相信马修老师始终没有放弃这群孩子,因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他愿意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找回自己遗失的心灵。而他的耐心和坚定,也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 记得有位教育家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是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吗?他们叛逆,暴力,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老师如何用耐心和智慧,去感化这些问题学生。如何在他们遭遇困难和挫折后,依旧坚定地相信他们,唤醒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新学期又开始了,愿我们再遇到问题学生时,都能像马修老师一样,用爱心去改变他们,让善良和希望重新回归,让生命再放光彩。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