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小到大,父母最关心的就是成绩。因为当时小,一到过年,串亲戚的时候,长辈们问我的话最多的就是这次考试怎么样,考了多少分呢?每次听到这,我都有点紧张,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小时候我的成绩不怎么好。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每次回来,都会问在第几排坐,按照他们的理解,做前边能看得见,就能学习好。其实当时听了之后特别烦,不希望他们问我这个,能不能问点其他的,但是好像并没有。
其实我想告诉家长们,成绩只是衡量学习的其中标准之一,不要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们最怕问成绩了,如果学习不好,那就更难以启齿,也会觉得尴尬。我们能不能把对孩子成绩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方面来,比如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学校的伙食怎么样,和室友同学相处的如何,他们都是来自哪里的等等。可以适当的把对成绩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生活、情感上来。
孩子成绩的好坏,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课程设置结构的合理……但我觉得最重要还是每一位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做法,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和孩子接触最多的当然是家长,家长心中的天平一旦失衡,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才,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同一个班级中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们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顾,成绩考差了就大发雷霆,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平常对孩子不管不问,作业完成情况不清楚,学生写没写作业也不知道,只知道学生一回来就会屋关着门学习了。等到成绩下来看到分数傻眼了,怎么这么差。于是开始发怒,开始怀疑老师的能力,开始批评学生。觉得自己孩子很努力,每天都关着门在房间学习,不应该是这种结果。那你有没有试着推开门看看孩子在屋里到底是在做什么,是真学习还是在打游戏?有没有抽一次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看看写的情况,老师批改的情况,错误订正的情况,打电话和老师沟通,问问在校的表现等等,当这些都做到了,我想也就想明白成绩差的原因了。
试想一下,我们作为成年人,有时候玩个手机,比如刷个抖音,一玩都能玩个几小时,更何况没有自控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呢?包括在学校,作为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具有向师性,会不经意间的模仿老师,比如老师的言谈举止等,都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孩子面前,都要以身作则,以其良好的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在他们人生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指引着他们走向前方。
作为老师,我们更不能把成绩当作衡量学生的唯一的标准,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的,学生是多方面的。学生是独立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解决困惑,遇到困难教会他们从多个方面分析,学会勇敢面对,敢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