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错误,恰是学习的契机

2021-10-02 23:53:27 

每一次错误,恰是学习的契机

——读《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有感

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 陈宇

不要夸大孩子们犯的错误,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学习的契机。

——题记

在读到《责任感养人,罪恶感毁人》这一章时,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外国一个在超市偷了巧克力的小孩,被爸爸拉着,逼着向收银员当面道歉,孩子捂着脸,难过地哭了,感到羞愧难当,爸爸还特意拍下了视频传到了网上。相信孩子爸爸并非为了有意羞辱或伤害孩子,但是他却忽略了这样做对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如果把自己代入到孩子的角色,想想会是什么感受,惊恐、无助、害怕、难堪……孩子之后会不会陷入自我怀疑,或者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不要让罪恶感伴随着孩子的童年,成为一生的阴影。

读到这里,我想到我们班一件类似的事。一个小女孩报告我,说看见我们班另一个小姑娘在小卖部拿了一块橡皮,没有给钱。我找到这个小姑娘核实情况,小姑娘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也告诉她要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弥补。没想到当天晚上,她妈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声泪俱下跟我说没想到孩子会做出这种事情,他们一家人为了孩子上学不惜举家跨区搬迁,结果孩子却做出了这样的事情。在妈妈的描述下,好像孩子犯了一件不可饶恕的大错,孩子仿佛对不起全家。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孩子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每一个举动都深深影响着孩子。首先,拿东西不付钱确实不对,但却不能等同于“偷”。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他们被眼前景象所诱惑,却没有考虑到后果,发生了这种事情,我们确实应该严肃对待,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和责任感,但却没有必要过度紧张或者担忧,使这件事成为他们一生的污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孩子都是智慧的结合体,相信他们拥有智慧在你表述后选择正确的做法。很多时候,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远比事情本身意义更大。

于是我建议妈妈,先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不要过于焦虑,可以跟孩子坐下来谈一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反对这样的做法,分享这样做会给商店带来的损失和麻烦,让孩子了解事情的后果,然后倾听孩子的想法,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弥补此事,在照顾孩子感受的同时,协助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后来,该女生在妈妈的陪伴下,将橡皮送回了店里,跟老板道了歉,还写了一封信,妈妈和女儿都没有再提起过这件事。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小错严肃对待,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真正犯了大错时,你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抱抱就够了。因为当孩子们真正犯了大错时,他们的内心一定是紧张的,愧疚的、自责的,充满了负罪感,此时他们更多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而不是责怪。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产生责任感,以责任感督促他们今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培养负罪感,让他们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下。

正如书中所写,“与惩戒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和同理。被尊重和同理的孩子,自然知道对错,也能友善地对待外界。”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每一次错误,恰是学习的契机 2021-10-02 23:53:27
表扬要从细节开始 2021-10-02 23:41:12
多方面发展 2021-10-03 16:44:51
孩子签到签什么 2021-10-03 16:29:37
国庆前的“危机” 2021-10-02 20:27:44
十一假期,不妨来点探究性作业 2021-10-02 20:24:54
我们要避免“过度情境化” 2021-10-02 20:39:26
让孩子爱上读书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2021-10-02 21:03:30
细微点亮希望 2021-10-02 20:46:53
升班小记 2021-10-02 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