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待每朵花开
——读《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有感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幼儿园杏园路园 李晴晴
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 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
——黑幼龙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在《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中也提到,耐心等待,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二班的成成是个文静的小男孩,性格内向,喜欢和教室里的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成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不是太好,平常能流畅地用话语表达自己,但在紧张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说话就有点结巴。成成的家长一直担心山干说话有点结巴,别的小朋友可能会嘲笑成成。我也有意地在平时锻炼成成, 但有时候只要一一 紧张成成就会结巴,这时候其他的幼儿就会哈哈大笑。尽管如此,成成在班级里仍然结交了许多朋友,也有自已固定的玩伴。平常玩游戏,成成喜欢在建构区里,建构自己的世界并且经常让我欣赏搭建的作品,我会用“你搭得不错哦”“ 你搭的大炮很棒”“你的作品很有想象力”等言语来表扬他。有时候看见活动室的小超市没有收银员,成成就主动去超市帮忙收银。 最近,经常在美工区里看见成成的身影,他有时玩泥塑,有时一个人安静地画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特别喜欢在美工区里画画,尽管旁边的小朋友邀请他玩别的游戏,他都摇摇头,然后又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看到成成认真的样子,我走到他身旁,好奇地问:“成成,你在画什么呢?成成对我爱答不理的样子,随口说:“我正在画我想的事情。他的画面上主要是红色和蓝色,于是我建议他:“成成,老师喜欢五颐六色的画,你能不能用其他的颜色呢? 可是他并不接受我的建议,播头并且很坚决地说:“我觉得蓝色和红色好看,我也最喜欢蓝色和红色。” 于是一段时间下来,我每天看见成成在美工区创作的身影,同样他的作品还是以蓝色、红色为主要的色调。 儿童心理学家说:“绘画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幼儿自我情绪表达的工具。”瑞吉欧教育方式告诉我们:“ 绘画是幼儿的一-百种语言之幼儿们的每幅画里都藏着一个幼儿想要诉说的故事。”成成每幅画都喜欢用蓝色和红色,是不是这种独特的色彩表达与运用也藏着故事?成成独特的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身上是否具有普遍性?带着疑问我再次介入成成的画作:“成成,你画的是飞机吗?背景为什么是蓝色的? 成成很自豪地解释说:“老师, 这不是真的飞机,是玩具飞机,是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的,他们看到我送的飞机肯定不会哭了。’ 我想起来了,在大班刚开学的时候,我让幼儿们去带小班的幼儿做过游戏,让大班的幼儿体会做大哥哥、大姐姐的自豪感,没想到成成竟然记在心里,还想出送礼物的办法。 “那你为什么不画五颜六色的飞机?我想弟弟妹妹会喜欢五彩的飞机。“可是我喜欢蓝红飞机啊,我想弟弟妹妹肯定也喜欢蓝红飞机的。”看来成成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于是,我又去观察另一幅画,但是有些看不懂,就问他:“ 能告诉我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吗?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 成成说:“我上星 期刚去吃喜酒,我阿姨结婚了,这是我画我结婚时候的样子。” “那婚纱为什么是蓝色的?” 成成理所应当地回答:“因为我喜欢蓝色啊!” 通过和成成的对话了解到,成成正处于“5-6岁幼儿用绘画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每 幅画都是成成对现实生活和经验的感受和再现。而成成在用色方面,一直都偏爱蓝色和红色,在成人看来色彩未免不丰富、不生动,但他却情有独钟,同时也乐此不疲。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在绘画过程中反复运用偏爱的色彩是一种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它能使幼儿感到自己能胜任,对绘画活动充满自信,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色彩角度分析,成成运用色彩进行画面的表现是否在其他的幼儿身上也发生过?是否有普遍的规律?这需要我们在其他幼儿身上得到验证。 有专家说:“3~5 岁幼儿对颜色开始有自己的喜好,通常表现为喜欢纯度高、鲜艳明快的原色。”从成成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蓝色、红色是成成最喜欢的颜色,但是为什么成成不尝试用其他的颜色呢?后期询问成成,成成说其他颜色不好看,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成成的少部分作品在表面上能给人视觉上带来冲击,而且会让人误解是色彩的表现力,但经过成成的自我解释后会发现是属于偏爱色一类。 作为教育者,在面对幼儿一直运用自己的偏爱色时,该如何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对偏爱色的处理方式反映了幼儿的主观意志力,是大班幼儿主观想象的表现,这是他们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但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逐步积累和去“自我中心”的逐步发展,对于偏爱色的选择会考虑到现实意义,从而注重色彩的表现力而不是自己的喜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同时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色彩,通过玩一玩颜料、体验色彩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冲中击,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发展。另外,教师要用欣赏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动几的作品,因为每幅作品都是幼儿独一无二的、认识世界的符号形式,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格受,领会并算重动儿的创造意图,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体验主动性发展带来的快乐。 |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