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是“书的民族”。犹太人对书的崇拜,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已经不能用一般的求知好学来概括了。用他们的话来说,书就是他们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获取一切财富的根本。他们对书的喜爱达到了嗜书如命的地步。以色列每年都要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很多世界各地的图书爱好者或商人前来洽谈、参观,选购者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
当地每年还要举办“希伯来图书周”,这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图书节。不少犹太人很早就准备一部分钱,像盼望盛会一样等待图书节的来临。
犹太人说:把书本当作你的好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该为书本的美丽而骄傲!采其果实,摘其花朵。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都会有着世代相传的规定: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诚本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他们未曾见过的书,那么这个犹太人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去与家乡人共同分享。因为他们认为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应充分地学习和利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深厚的基础。犹太人认为,人们之间可以有各种恩怨,然而知识却是没有界限的,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不能因为存在偏见而影响智慧和真理的存在及传播。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抛弃书本。为了保护书籍的传承性,1736年拉脱维亚的犹太社区通过了一项法律。该法律规定:当有人借书时,如果书本的拥有者不把书本借给需要它的人,就会被罚款;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几本他生前喜欢的书,让书伴随他死去的躯体,宽慰他的灵魂。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犹太人对知识的态度:学习可以让人获得对生命的期望和更多的奖赏。
只因有了活泼可爱的学生,世界才得以万世长存。一定不能使学生耽误了学业,即便是为了修筑庙宇。
在犹太社会中,文化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犹太人认为,人生的第一义务是教育子女。在犹太典籍中常见到这样的话:“父亲给子女的教诲,就是智慧之言”。他们认为: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
犹大典精告诫人们:“弃绝管教的必致受辱,领受责备的必将尊荣。”由此可见犹太人对教育的态度。犹太人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教育思想,这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聪明的犹太人,在流离辗转中,始终念念不忘教育,把教育视作头等大事。以色列建国后,就积极地提出了“教育兴国”的口号,并迅速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备而有效的教育制度,发达的教育事业成为这个年轻国家创造奇迹的坚实基础。
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必然是文化素质很高的民族。犹太民族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它使犹太人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文化水准很高的群体,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以色列刚建国,还在炮火隆隆声中,首任教育部长盖尔就叫来了他的秘书艾德勒。要知道当时整个教育部只有盖尔和艾德勒两个人,唯一的财产是一架破打字机。当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盖尔和艾德勒已用那架破打字机打出了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以色列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但在校人数达到138万人之多。发达的教育和优良的人才素质终于使“弹丸之国”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和国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