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生》,路在脚
四年级语文组 李卡卡
看一本好书,过程是马不停蹄,让人废寝忘食,但在剩下最后几页时,就特别小心翼翼,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读,为的是推迟与一本书和一段人性之旅的告别。在阅读路遥《人生》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感觉,读到最后想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生怕读完。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村里当上了民办小学教师,但是不久,大队书记就把自己的儿子替上去了,高家林失意甚至绝望、无奈,只能回归土地,吃过墨水又有才华的加林无法真正的低下腰杆子,在家里没有一分零用钱的时候,加林爹要加林担筐馍去集市上卖掉,加林徘徊在集市上始终没有开口吆喝一声卖馍喽,这一切都被善良美丽的刘巧珍看在眼里,巧珍是同村家境很好的女子,但却没读过书,巧珍爹为了省钱和思想落后没有让巧珍读过一天书,这是巧珍长大后最大的遗憾,所以她真心真意的爱上了这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才能的加林,但她深知和加林的差距,从未表达过,直到高加林未考上大学,到回村里当教师,再到加林失去了教师的职位,真正的要做一个农民。巧珍才在集市上夺过加林手里装满馍的篮子,挤进人群中去叫卖了,加林看着巧珍苗条美丽的背影,怔在原地。在回村子的风景如画的土路上。她以她的最质朴纯真的语言表白了她对他炽热的爱。沉浸在失意中的加林,就开始了这段不平等的爱。巧珍可以在同村人的议论和指指点点中每天刷牙。只是因为加林的一句:你以后得刷牙咧!而巧珍于佳林而言,只是失意时的精神慰藉。
没多久,加林远在新疆的叔父,被调回当地县里任局长。大队书记怕被告发当初为自己儿子顶替加林教师位置的状,为加林在县里走后门安排了体面的工作。加林重新回到城市,又重新遇到了爱慕她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经常讨论世界,政治,资源,经济。此时加林陷入了艰难的选择。巧珍,时常到县城里来看他。带着手工布鞋和狗皮褥子,讲着家长里短的小事,加林很失落,她和亚萍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啊!这种反差,让家林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他想着巧珍漂亮,亲切,可爱的脸庞,她无私和温柔的爱,家林是想她的。最终加林经过反复考虑,接受了家庭背景极好的亚萍的爱。巧珍含泪痛苦的甚至是理解的接受了他的这种选择,最后还叮嘱加林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
有了城市户口的加林,和活泼任性蛮横的亚萍,过上了理想的城市恋爱状态。然而加林走后门得到工作的事情被人告发,被斥令取消了城市户口,回村里大队当农民。又一次回归黄土地的加林,不得不与无法吃苦的亚萍分手。他脱掉了亚萍在城里给他买的三头皮鞋,又穿上了巧珍亲手做给他的手工布鞋。他本以为,村里人都等着看她的笑话,可没想到家乡人给他的是各种安慰话,他感动的不知说什么!而此时他也得知了巧珍已嫁做他人妇!他懊悔的,嚎啕的扑倒在了黄土地上。
看路遥的《人生》,随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境遇,起起伏伏,正如柳青说到,人生的道路虽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加林的二十四岁,跌宕起伏,由民办教师变成农民,他是不甘心的,因一次机遇又到县城工作,他喜出望外,面对黄亚萍的追求,他迷失自我抛弃原则,最后却失去一切,等到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有种说不上来的激动想要表达,但又不知怎么表达,因为他们太真实了,让人感动到无话可说。但这本书决然会带给人一种感动与质朴并存思考和选择同在的悲喜交加。如今我也正处在二十几岁的年纪,正当青春,坚守初心,路在脚下!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