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代表:
大家好!
今年教一年级的学生,朋友听闻,笑称为“拓荒者”,确实,方方面面都是一张白纸,都要手把手地教,如同开垦一片荒地,转眼间,一年级结束了,回想起相处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是多么天真可爱。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小男孩儿,十分调皮,个子小,坐在第一排,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上课总是用课本掩着脸,冲我挤眉弄眼,调皮地笑着。
有一次早读课,其他同学都在专心读书,他时不时拿眼睛瞟我,一副心里有事的样子,难道想去卫生间?我冲他摆摆手,示意他出去,他没出教室,直接走到我跟前,神情很急迫,我弯下腰,他说:“老师,能用你手机给我妈打个电话吗?我跳绳忘家里了。”原来是这样,我从衣服口袋里掏出手机,递给他,他拨通妈妈的电话后,清楚地告知妈妈跳绳在沙发的哪个角落,让妈妈送到门卫室,自己下课后去拿。说完后把手机递给我,还冲我笑笑,很轻松地回座位了。
首先,这孩子遇到问题,能主动寻求老师帮助,性格很外向,不胆怯,其次,跟我说话的时候逻辑清晰,语言表达也很清晰,这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过,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不能有,这也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于是,我在班里表扬了这个小男孩儿做的好的地方,然后问大家,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最后得出一致答案,每天晚上睡觉前,应该自己收拾书包,清点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大人。
我用赞叹的口吻说:“那我们就比比看,看谁还当小迷糊。”
一年级的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很重要,有时候,空洞的说教孩子们可能并不理解,借助身边人、身边事,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还有一点感触,就是家长是教育的同盟军,我经常通过微信、钉钉、电话等方式,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有鼓励、有表扬、有督促、有引导。通过家校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钉钉线上家长会上,邀请班级优秀家长代表发言,分享好的做法、经验和心得,很多家长都有触动,产生共鸣。博研的爸爸远在外地工作,几个月才回来一次,妈妈成为了全职太太,照顾一儿一女,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并没有鸡飞狗跳,而是有条不紊,她的妈妈在一年级就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带拼音带插图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动物百科等等,还有国内外获奖的经典绘本,晚饭后母女俩坐在沙发上,在故事的海洋里遨游,在听完故事后,博研还会用自己的话把情节复述下来,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共读的时间也成了温馨幸福的亲子时光。
当然,也有不太重视孩子成长的家长,这就需要我们多做工作,老师和家长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家长是教育的同盟军。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儿,行为习惯不太好,上课总是趴在桌子上,或者一条腿跪在凳子上,桌子上的书总是散乱地掉落在地上,上课要么说话,要么玩尺子玩各种小东西,听课也不专心,提醒过好几次还是不改,于是跟她妈妈沟通,她妈妈的回复让我挺无奈,她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才7岁,小孩子身上有点毛病很正常,你跟一个7岁的孩子计较什么,较什么真儿?
看到这样的回复,我挺惊讶,因为班里其他孩子有问题在跟家长私聊沟通时,家长都是欣然接受并且积极配合,很少有这么护短的。晚上9点,我给她妈妈回了微信,我阐明了三点内容,第一,老师在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不好表现,是想共同改进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要觉得老师说孩子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喜欢这个孩子,相反,是重视她才花精力去管她。第二,作为母亲,希望听到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是人之常情,如果我现在的身份是邻居阿姨,看到咱家妞妞我肯定是夸奖赞美,因为这样你听了开心,能促进我们和谐的邻里关系,但是我现在的角色是妞妞的老师,肯定希望她能改进不足,更加优秀。第三,如您所言,孩子才7岁,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您是希望她养成好习惯,还是放任坏习惯不管,以后改也难改了?
当天晚上十一点半的的时候,她妈妈看到我给她发的十几条微信语音,觉得挺感动,因为甚少有人用十几条语音回复她的消息,并且我阐明的三点内容有理有据,态度温和。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她开始配合老师加强行为习惯的教育,期末,她给我发了一句:谢谢老师,辛苦了!炎炎夏日,看到这句话,身边如同吹来一阵凉爽的风。
孩子们有时候也有很可爱的地方,体育课上完,学生们有的在饮水机处接水,有的在卫生间洗脸,小脑袋上汗涔涔的,我来到教室,看到几个男生围在一起笑,原来,他们把汗水浸湿的头发使劲儿往上捋,发型变成洋葱一样的形状,其中一个还问我:“老师,我们的洋葱头好看吗?”看到我在看他们,几个男生不好意思地去洗脸了,留下我和女生们相视而笑。
一年下来,与其说我陪孩子们成长,倒不如说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一群孩童的身上,我看到了简单、纯粹、美好。
毛不易有首歌《给你给我》,歌词很是细腻:
给我你带着微笑的嘴角和眼眸,
给我你灿烂无比的初春和深秋,
给我你未经雕琢的天真和自由,
给我你最最珍贵,所有的所有。
每一个孩子都可爱无比,在相遇的日子里,我们彼此陪伴,走过每一个晨昏。班里的孩子,各有特点,各有不同,各有所长,有时我也会想,他们长大后各自会有怎样的人生?我无法预知未来,只有珍惜现在,在并肩前行的时光里,我们彼此陪伴,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