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谈追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文//刘玲英 追问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什么是追问呢?所谓追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度的挖掘,进而让学生再次思考回答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追问,抓好追问的时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接下来我就从追问在课堂导入,突破重、难点,发生分歧时的应用进行谈起。 一、在课堂导入时追问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有好的开始很重要,在课堂开始时进行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更用心的听课。 比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课堂导入 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出示一组分数3/4、7/5、11/11、1/8、6/2、9/9,让学生把它们分一分。 师:大家认真观察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特点,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 生1:分三类。 生2:分两类。 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生1:3/4和1/8一类;7/5和6/2一类;11/11和9/9一类。 生2:3/4和1/8一类;7/5、6/2、11/11和9/9一类。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们分成一类? 生1:3/4和1/8的分子比分母小,7/5和6/2的分子比分母大;11/11和9/9的分子和分母相等。 生2:3/4和1/8的分子比分母小,它们都比1小,7/5、6/2、11/11和9/9,它们大于1或等于1,我知道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 师:那么这两个同学谁分的对呢?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呢?学了今天的课,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通过一步步的追问,把学生引导到所学的新知识上,让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突破重、难点时进行追问 追问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是教师掌控课堂的机智表现,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积极导向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有效地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2、5的倍数特征时,35、56、92、100、990、245、98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 生:56、92、100、990、98。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要想是2的倍数,它的个位上应该是0、2、4、6、8。 师:哪些数是5的倍数呢? 生:35、100、990、245。 师:你又是怎样判断的呢? 生:要想是5的倍数,它的个位上要是0或5才可以。 师:哪些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生:100、990。 师:这些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这时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去讨论和思考,最终会发现:要想同时是2和5的倍数,它的最后的数位上只能是0。 教师接着进行追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继续讨论和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课堂上对学生一再的追问,不仅让学生掌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让学生思维不断突破。 三、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进行追问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某个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时抓住学生的意见分歧进行追问,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让学生更好的自我发现,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升华到更深的高度。例如:在做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习时,让学生看图写分数,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用假分数表示,有的同学用带分数表示,这时候同学们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追问:你认为谁的答案对?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继而会进行思考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加深了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也巩固了对单位“1”的应用。 追问作为对首次提问的补充和加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教学课堂中十分重要,我们要抓好时机,掌握方法,让追问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