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无言,宁静致远

2022-06-30 21:21:46 
家风无言,宁静致远
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耿跃红
说起“家风”这个话题,几次提笔,却又放下,原因大致如下:我们是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的孩子,细细翻找,家里找不到关于“家风”的片字箴言;细细回想,好像也想不起像样的沉淀下来的名言警句。今天再次提笔,不经意间脑海中涌进了很多父母对我们子女言传身教的片段,这些片段连在一起,或许也是一种家风吧。
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家房子的变化。父母从分家时的一无所有,到“备泥、做浆、制坯、压模”一点点建起来的土坯房;又从“外面大下雨屋内小下雨”的土坯房,到“一石一砖一瓦、一木一椽”搭起来的几间砖瓦房,撑起了我们的小家。父母常挂在最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肯干,没有什么是干不成的。
童年时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是“恨之入骨”的事情,就是我家那一望无际的田地、永远干不完的农活。父母不仅种着自家的地,还承包一些别人家的地,农忙时,天天起早贪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许地山的《落花生》,给我感觉是唯美的画面,好像种点花生是花前月下一样的意境。但想起我家的花生地,简直是“噩梦”。爸妈天不亮开着拖拉机到地里,一刻不停地把花生刨出来,一抱一抱地在拖拉机上码好,按瓷实,中午也不回家,吃点干馒头,喝点绿豆汤或者白开水,下午接着干,天黑时拉着满满一车“战利品”回到家,匆匆地巴拉一口饭,开始用一个铁桶“摔”花生,我和弟弟也会帮忙,弄到差不多午夜,一车花生“摔”完了,再一点一点弄到房顶上晾上。第二天,又是新一天的重复劳作。有一年种的花生太多了,来不及弄回来,一些花生都“落”在地里发芽了,真的成了“落花生”。
父母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给了我们力量,让我相信: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
二、孝敬老人,善待邻里
妈妈兄妹七个,外婆最后的7年有老年痴呆症,躺在床上不会动。妈妈积极协调几个兄妹,根据各家实际情况,合力照顾好老人。为减少折腾,方便照顾,妈把外婆接到我们家,白天几个人排好班轮着照顾,晚上妈妈睡在外婆脚头,端茶喂水。有时我笑着问妈妈:“妈,你看婆婆现在糊涂得连你都不认识,你不给她喂饭,她也不知道饿;你不给她擦身体,她也不会说”。 妈说:“她现在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她。那么艰难地把我们几个兄妹拉扯大,吃了多少苦”。听到这些话,我瞬间泪流满面,是呀,外婆糊涂了,不会动了,可她是我妈的“亲爱的妈”呀。
妈妈尽力孝敬自家老人,对邻里也是关爱有加,谁家有忙她都乐意帮忙。张家添孙子了,妈妈给人帮着做小孩儿棉衣;李家婶子生病了,孩子不在身边,她会帮着照顾;王家地里活忙不过来,她也会去搭把手。有一次我周末回家看望妈妈,她说起一件事,让我颇为妈妈担心。一个四川的民工租住在隔壁家的房子里,晚上骑着车不小心掉到了深沟里,好不容易天亮时爬回来,满脸是血,头上起着大包,自己一个人窝在屋里,没钱去看病。妈妈看到,顿生怜悯之心,赶紧回家拿了钱,扶着他去到医院,清洗包扎取药。我问:“你扶着满脸是血的他,不害怕?他自己过日子都困难,会还你钱吗?”妈说:“刚看见时,有点害怕,但觉得必须得帮人家,要不命丢在这儿就不好了,离家那么远,家人该多牵挂。 那点钱,就当帮助人了。”我真觉得妈妈“胆真大,心真善”。
是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需要帮忙的时候,能帮的时候,就帮一下。
父母的言行如春雨润物,融入儿女的骨子里。从小时候开始,我和弟弟就把父母的辛苦和坚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尽力干点儿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回家赶紧做饭,抽空照顾好我家的鸡和猪,父母回来赶紧倒洗脸水、搬凳子、盛饭。现在我们长大了,也会尽自己力量照顾妈妈。作为女儿,只要发现妈妈缺什么,就赶紧买回去,周末也会尽可能多地陪伴妈妈,给妈妈说说话。弟弟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不爱把孝心表现在嘴巴上,却会落实在细微处:只要妈去菜地里干活,弟弟就会给她弄好饭,盛好放在桌子上;不舒服时,总是催促着妈妈去看病。弟媳妇更是孝顺,自己DIY个衣服,一定会给妈妈做一件,给我这姐姐也做一件;妈妈有啥糟心事,她也会给婆婆宽心和安慰。孙子上大学了,会定期地给奶奶视频,说说近况;孙女上初中,一到院子里就开始喊“奶奶,你可爱的孙女回来啦”。听到这里,妈妈别提多高兴了。
    现在我们这一家,不是特别富裕,但很幸福。父母的自力更生让我们有了殷实的生活;他们的“孝仁”之心,让我们有了和谐的家庭关系。我相信那句老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家风无言,宁静致远 2022-06-30 21:21:46
青丝白发见流年,耄耋之春颂母安 2022-06-30 21:15:34
写给申老师的一封信 2022-06-30 21:37:15
面对受挫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 2022-07-07 23:57:22
为什么听懂了还不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 2022-07-07 23:59:13
我是妈妈,更是老师 2022-07-02 20:00:37
基于数学新课标----对课程理念的感悟 2022-07-04 22:14:38
愿你向阳而开,常自欣喜 2022-06-30 21:32:18
葡萄 2022-06-30 21:58:02
一碗凉粉情 2022-06-30 21: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