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真正的培训师一定是实战的
找到自己擅长的,然后全身心投入进去,不断阅读、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周而复始,你才有开发培训课程的底气。
01
大数据的确厉害,可能捕捉到了“培训”和我有点儿关系,不时会推送相关内容给我。
比如一些培训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号称经他们培训后,月薪几万,年薪几百万…
我呵呵笑了。
我光想把他们揪出来问问:请问你们自己相信吗?如果真有这种可能,你咋不先把自己培训成年薪几百万的主?
今儿给我推送的是培训师:
大学教授,实战派专家,有90多门培训课程…
你是开玩笑的吗?
90多门?你是“会开花的树”吗?还有你不能讲的吗?
大学教授,你如果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就安心在大学教书好了,现在偏偏要出来做培训。做培训也可以,你就讲理论好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强调自己是“实战派”?请问你的实战在哪里?是成功过?还是失败过?没有?那请问你是如何实战的?你的理论经过你的实践检验过吗?
02
关于培训课程开发,不记得哪位专家说过:第一步是“山寨”……
我确定我没有断章取义。
这个山寨,虽说也是一种学习,但的确就是拿来主义——把专家的课件拿来,然后加上自己的东西…
在我看来,无论后面怎么“粉饰”,拿来的就是拿来的,用着都不会顺手,都会苍白,都会无力!
道理很简单。
任何事情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真正的认识、理解、掌握。
何况是向别人传递的知识?
“学来的”和“做到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03
在我看来,培训师的课程一定是经过自己实战的。
最好是成功的、自己擅长的领域。
西方有句谚语:做自己所擅长的,上帝会帮助你成功。
李彦宏说: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它能帮助你克服困难。如果你喜欢的事情有很多,那就挑选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这样就能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道理很简单,你越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就越容易创造惊喜。
况且,热爱和擅长是可以动态转换的。
我在不同的场合提过“绝活”这个词,在我看来,绝活也好,擅长也罢,其实就是那些比别人做得更好、更能坚持、更有自信的事情。
如何发现自己的擅长呢?
可以试试这几点:
第一,脱口而出。绝活一般不需要思索,问你最擅长什么,你能脱口而出的,往往就是你能力出众的方面,而且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学习。
第二,融会贯通。在阅读等很多时候,你能不自觉的联想到,能自觉把新知识和这个技能联系起来。
第三,有成果。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成果,有不错的成绩。
第四,学得快。这个领域的知识,能一点就通,一说就会。
第五,有愿景。特别希望运用这些能力去做事情,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04
我固执地认为:培训师一定是要经过实战的。因为纸上谈兵太苍白,空中楼阁太飘渺,只有找到自己的擅长,然后挖掘、不断挖掘、近乎神经质地挖掘,才是开发培训课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