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2021-12-01 13:36:06 

百善孝为先

父亲在时,经常给我们说的话就是这句话,“百善孝为先”,父母不易,养活我们姐弟几个更不容易。

父母亲都是幼时没了母亲,后母跟前的日子不好过,当时条件艰苦,没吃的,父亲因为吃了一个馒头,和继母闹僵了,远行到河南中牟,找寻当兵的五爷,五爷又把他安置在关系不错的战友家,于是父亲才在这里扎下了根;母亲条件好一点,没了亲妈以后,四岁的她跟着祖母生活,祖母在当时的大食堂里,勉强能吃上饭,但是没办法的母亲,依然会在姥爷下班的半道上截住姥爷。

同病相邻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才有了我们姐妹几人,所以我们幼小时没有受到老辈的照顾,都是靠的父母自己,弟弟小时,当时给队里干活挣工分,没时间照看弟弟,只有把他放在田间的地头,铺上席子,把弟弟用棉被围起来,等到某一天,当掀开被子的时候,弟弟居然能站起来,摇摇摆摆地慢慢走路了。

父母亲特能干,自己打土坯,在火车站拉煤停歇的地方,扫煤灰,自己装窑,烧制砖块,才有了我们温暖的家,我们姐妹几个在这里快乐成长,幸福地渡过了我们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

父母不停地劳作,养康贝尔鸭,种珍珠瓜,成大车的收骨头,卖珍珠瓜种子,做的都是当年大家羡慕的生意。

在父母勤劳的劳作下,我家的日子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当时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元户”,我们姐妹几个得益于父母的经商头脑,现在也是在各自的岗位,把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日子富裕了,生活好过了,父母亲没有记前嫌,而是按时给自己的继母寄钱,而父亲更是隔几天,就要打一个电话,以了却自己远离家乡,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作为女儿,我上学,求学,远离家乡,嫁为人妻,能深刻体会出那种远离家乡的难舍滋味,不能日日在双亲膝下伺候,实为人生之憾事!

父亲已经走了三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刻回荡在我的耳畔,特别是父亲的那句“百善孝为先”,我又在儿女面前时常提起,让儿女们也沐浴在孝道的传承里,现在远行求学的闺女也是,每天都要给我们打个电话,她告诉我们,她的愿望是:“上研究生,博士,在大城市买房子,把我们俩接过去享福!”女儿的愿望是好的,是孝道传承的一种体现。而儿子年龄小,守在我们身边,每每有好吃的,都会先让长辈吃。

现在母亲已经七十有余了,心里自是知道,孝顺不能等,哪怕一天,哪怕一小时,我会尽我自己所能,把对父母的孝道,汇集在母亲的身上,就像和我想法一致的同学所说:“生前多尽孝道,哪怕端一碗水,也比以后花再多的钱也值!”

母亲也是一辈子勤俭惯了,闲不住,整天和老伙伴开荒呀!种地呀!有时候,想让她出去玩玩都不行,但是只要母亲高兴,我们做儿女的会支持她的,当然我也会每天都给母亲打个电话。

平时最喜欢听的歌曲就是彭丽媛的《白发亲娘》,魏大平的《孝敬爹和妈》,王琪的《万爱千恩》,听着这些动情的歌曲,感受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恩重如山,爱深似海.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受恩不忘,知恩图报,羊,鸦亦如此,何况我们人呢?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小心的叮咛,父母总是在暗处默默的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对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当给予及时的回报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百善孝为先 2021-12-01 13:36:06
我的小确幸 2021-12-01 14:11:17
我的读书笔记 2021-12-07 08:19:15
不忘初心 向着明亮前行 ——《教学勇气》读后感 2021-12-07 10:59:17
《默读》——凝视深渊的人,深渊也在凝视你. 2021-12-07 09:58:20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2021-12-07 15:44:01
不理解的爱是一种害 2021-12-07 19:16:48
《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读后感 2021-12-08 10:27:40
“食”不相瞒 2021-12-07 14:52:01
前景可待 未来可期 2021-12-07 07: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