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读了《手把手教你搞科研》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第二感觉就是好高深的样子。本来以为读起来会很有负担,没想到竟然很好读。然后,我就在想,其实做科研和读书一样,很多时候还没有开始,我们就已经畏惧了。
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教科研工作其实并非高不可攀,也并不神秘,就是给予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的研究。书中的前两个章节也在不断的强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是课题,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内容,问题解决之后的效果就是研究目标。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少,但在表述上大多停留在问题的表象,也就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并没有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真正的问题,也就很难找到课题的切入点。
回想自己之前做的课题,真的是惨不忍睹,每次做课题就是完成任务。在教学中遇到的的问题确实一大堆,但要么是解决不了的大问题,要么是“不值得”解决的小问题。眼高手低,再加上对问题的提炼不明确,做课题的方向总是做着做着就跑偏了。就自己做的课题而言,很多问题是自知但有不深知。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具体问题是啥又比较模糊。但是,这本书就像是启明灯,书中所有表述的关于教师在做科研中遇到的问题都能让我不自觉的对号入座。
书中就如何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如何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课题过程性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如何撰写结项报告等。立足于一线教师的真实和真正需要,从一线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着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真是手把手教的架势。通读整本书,让我对教师科研的意义和具体做法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意识到教师做科研应立足课堂教学,从真问题、小问题、自己的问题和具体的问题着手,通过教育科研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当然,想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单单看一本书是不够的,如何把课本中的指导意见变成自己的实践成果,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开展研究,参与研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需要和学生共同成长,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老师,逐步从经验型教师阶段走向研究型教师阶段,学无止境,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