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樊登关于亲子教育的首部作品。作为1500多万会员的读书带领人,他是一位倡导读书的“导读人”,还是一位将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融入亲子教育的践行者。这本《读懂孩子的心》是樊登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
这本书从几本儿童教育书籍谈到几个重要的儿童教育话题,全书三章17篇,从“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三个方面,利用大量真实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方法。这些案例和方法,不仅对家庭教育者受用,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同样有启发和引领作用。
该书从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等多方面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给出国内外名家们的教育方案,如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作者结合自己育儿经验,分享与孩子共同成长过程,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如兰如芳侵入心脾,使人豁然开朗。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他用对话的方式做了详尽介绍,同时,他还归纳总结了多本教育书的精华,给大家做理论引导。“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学习正确的育儿方式,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爱,尤其父亲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寻找更有效沟通方法。然后真诚地接受孩子越过父亲这座山,跨过母亲这条河。
一、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成了父母的最大心愿。而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有他的思维方式,有他的判断标准,有他的梦想和追求。作为父母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读懂孩子的心。认识孩子成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十分重要。《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给出了男孩、女孩不同的成长阶段分期,男孩成长分为三个阶段:0-6岁,6-13岁,14岁到成年。而女孩成长分为五个阶段:0-2岁,2-5岁,5-10岁,10-14岁,14-18岁。西方的家庭中18岁以后基本上得自己为自己负责了。这些分期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不同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男孩女孩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父母要熟知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面对孩子叛逆和困惑,给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二、爱的力量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自己的孩子。叛逆大部分始于青春期,孩子生理发生很大变化,心理和情绪变化莫测,喜怒无常。这时候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接受孩子的叛逆,了解诱发叛逆的原因,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切不可用我们成人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他。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是:如何控制各种莫名奇妙想法和情绪。首先给与孩子充分的尊重,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避免大吼大叫。再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强化孩子积极转变。调动全面支持,家与学校双面努力。家人兄弟姐妹的关爱和经验介绍也可帮孩子释放压力。《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的非常好,教育孩子:第一是信任,第二是自由,第三是爱。这是对待孩子态度层面特别重要的事情。在方法层面遇事保持积极心态,多动脑筋,培养和孩子共同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亲子活动(旅游、锻炼、公益)等。在孩子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感受爱的力量。
三、不可或缺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孩子也是。“抽空陪孩子。这是底线。父亲们听好了,这句话是全书最重要的一句”。中国家庭更多的是妈妈带孩子,爸爸在外边挣钱养家,孩子教育理应是妈妈的事。但事实是父亲的陪伴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不可或缺的部分。男孩在6-13岁开始学做男人,如果爸爸在生命中缺席,就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如自律性差容易导致成瘾型人格,表现为爱打游戏、抽烟,甚至吸毒。如果家庭中爸爸总不在,可以给孩子找一个男性偶像,教练、叔叔、舅舅等,送孩子学一些篮球、武术等力量型项目。14岁后孩子开始挑战父亲的地位,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多体验了解爸爸工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男人气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翻转式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把宝贵的精力用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去。给钱给物不如给孩子一个好未来。在期间父母和孩子互动交流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反教育,随着孩子知识面的拓展,会反馈给父母更多更好的生活智慧及思维方式。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孩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以上不足以表达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涵盖最好的教育方法,但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学习的态度,成就快乐祥和的亲子关系。千秋大业,教育为本,孩子是父母的,更是属于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