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疫情,开学后先上了近一个月网课,后来才齐聚校园,师生正式见了面。
那天早早到校,准备迎接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陆续进班后,后来一个家长站在了教室门口,身边是他的孩子,微胖,中等个,圆脸,一副精神不振的样子。孩子妈妈先把我叫了出去,欲言又止,词不达意地说了一段话,半天,我才听明白。孩子上学有情绪,希望老师能允许家长陪读。我爽快答应,她便领了孩子从后门进去了。
自此每天上课,教室里便多了一位家长。她只管看护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清楚的,就从旁小声指导孩子,别的学生也习以为常,该干嘛干嘛。
就那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每次我检查作业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孩子在家长的看护之下,书写明显进步了很多。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表扬了他。看起来,他倒是挺平静,但有一天,他妈妈告诉我,孩子昨天又闹情绪了,好像是什么写错了,他怕老师批评,就不肯来学校。家长希望我能包容一下。很理解这样的家长,总是替孩子操心,甚至想要代他们受过。可我真的想说:孩子的路必须由他走,他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就必定得承担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又怎么会长大成人呢?
也许是我的话刺激了家长,也许是孩子自己扭转了思想,后来,家长就从我们的课堂消失了。而那个腼腆内向的孩子,依然安静坐在位置上,参与着一切本该参与的活动。暂时你也看不到这个孩子有什么变化,但明显你能感觉他慢慢变得开朗了,敢应对说话了,也能让你基本听清他的话了。
有一次,我布置了个性作业,依据《少年中国说》课后第三题,以“强国梦想之英雄人物”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第二天,很意外的发现,这个孩子的手抄报办的特别好。我又一次当众表扬了他,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他依旧不言不语,但眼睛好似有了光彩。后来再办手抄报,他都能凭着自己的认真和努力,为小组加分。
这个孩子放在53人的班级中,他只是很普通的一份子。但如果你以他的进步一点一点激励他的话,他很可能就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样子成长。可能大多数时候,他还是那样平凡,没有一点起色,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陪伴他们一程,希望我没有伤害到他,祝愿他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