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是一棵树,一定要先开花后结果

2021-11-25 16:42:59 

考生答辩浅谈NO.2


       “答辩”是一棵树,一定要先开花后结果


答辩,是各类面试必不可少的环节。

目的无外乎两个:

第一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二是考察考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考生都知道答辩的重要性,但备考时往往却无从下手。

有没有方法可循?



01

可以试试这个——统领法。即答辩的时候,提炼个“统领句出来。


统领,统率之义。

统领句,就是在文章或答辩中起到统率作用的句子。


其实,不少的文章,开头都是统领句,要么议论、要么抒情,或者是在事件意义上“统领


比如,原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的开头: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还有,《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开头: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再比如,《海滨小城》一课:

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在这些课文中,作者都是首先提炼出“统领句”,然后围绕统领句进行描述。



02

在答辩中,提炼统领句,相当于对自己答案的要点进行总结和概括,是答案的核心和关键信息。


统领句,最好放在开头说,就像刚才那几篇课文一样,按照“统领句+具体阐释1.2.3”的格式进行答辩。


比如:上课铃响了,你走进教室,班里还是一团糟,这时你该怎么办?

这个答辩题目是考察教师的教学机智,考生在回答自己“怎么办”之前,先提炼个“统领句”出来。

可以尝试这样提炼: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为了让课堂有个好的开始,我会……


再比如:你的班上有一位同学经常迟到,作为班主任你怎么办?

可以这样提炼:犯错,是学生的权利。这个学生经常迟到,我会……



03

在我看来,提炼个统领句,有两大意义:


第一,不容易跑题。

提炼出“统领句”,相当于你有了一个方向,甚至是有了一个明确的“中心”,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围绕中心有条不紊进行论述就可以了,不会出现那种“张嘴千言,跑题万里”的现象。


第二,显得考生思维缜密,逻辑清晰。

亮出统领句,相当于亮明自己的观点,让评委一下子就把握住你答辩内容的核心,觉得你思维缜密,逻辑清晰。

当然,这个统领句能体现新课改理念最好。



如果把答辩题比作一棵树的话,记住:一定先让它开花,然后再结果。


OK,先花后果,顺花寻果,花美果香,你的答辩就成功了。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答辩”是一棵树,一定要先开花后结果 2021-11-25 16:42:59
没有标准难自律 2021-11-25 17:29:11
谁动了别人的牛奶 2021-11-25 08:38:28
@全天下女人 你要能做钟无艳 也要做好夏迎春 2021-11-26 10:59:01
儿子十八 2021-11-26 10:05:46
新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1-11-25 14:08:25
"师"与"匠" 2021-11-25 16:06:30
我请学生讲道理(一稿) 2021-11-25 16:17:55
倔强的那个她长大了 2021-11-26 17:46:16
缅怀父亲 2021-11-26 0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