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公开课教学反思

2021-11-13 20:23:25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学反思

科二数学组   韦玮

作为一名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我是幸运的,学校领导注重新教师的培养。利用师徒结对,通过师傅齐上百花课,徒弟进班听课等方式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徒弟将所学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并精心准备春蕾课堂,而我在本次展示课中也受益匪浅,其他有经验教师的点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信心。以下,谈谈本人在此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和反思。

1. 课堂导入应与新授课程紧密相关。导入应该起到承上启下,做好铺垫的作用。一是知识的承上启下,即对上节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为即将进行的学习重点打下伏笔。所以《乘加、乘减》的导入可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用乘法列式,当学生无法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计算时,引入乘加、乘减。

2. 教学过程的渐进性与贴合性。当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取过信息后,先请学生尝试用学过的加法进行计算,然后由若干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由乘法表示推出乘加与乘减。学生可能通过提前预习知道乘加与乘减,但是他们的了解是浮于表面的。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与乘减的由来,清楚算式的意义。

3. 将抽象具象化。《乘加、乘减》的算式含义是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而身处二年级的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真实的事物去认识世界,很难通过老师大段大段的语言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教师应该将抽象的语言变成动画或其他具象的幻灯片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4. 板书的醒目。必要的色彩搭配,巧妙的线条区分,可以增强板书的效果,远比只用单一色彩强得多。选色时,宜多用色彩鲜明的为好,以黄、红、绿色为主,这样学生能更加清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练习的处理,不能因为临近下课时间,所以用对答案的方式进行练习。应该让学生针对每一道练习题进行详细地解读,包括这道算式是乘加还是乘减?是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减法?这道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都要说明,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真实依据。

6. 评价的多样性。在学生回答问题过后,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一方面向学生明确此种回答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夸奖性或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更加地投入到课堂当中,使得课堂处在良性的循环中。评价一定要贴合学生实际,每个学生因为自身的差异性,所以可能适合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方能事半功倍。

            通过本次的春蕾课堂以及聆听各位老师对我的点评,也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并且相信在与其他教师的听评课中,我也会快速成长。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乘加、乘减》公开课教学反思 2021-11-13 20:23:25
《论语·宪问第十四》通览:学问能不能当饭吃 2021-11-15 12:03:20
@优秀教师 别光顾着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看路 2021-11-15 13:04:26
岁月静好,深情以老 2021-11-15 18:48:10
教学勇气 读书感悟 2021-11-13 22:25:16
“社会化学习”进行时 2021-11-13 23:05:47
你想要,你就要 2021-11-14 11:38:43
花开有声,陪伴无言 2021-11-14 13:10:37
一个发霉的火龙果引发的思考 2021-11-14 16:13:35
体育之魅力 2021-11-15 14: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