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公约,大大惊喜

2021-11-15 14:59:53 

小小公约,大大惊喜

一、形成背景

作为一名班主任,谁不想做一个优秀且幸福的班主任?谁不想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但实践起来,却发现往往事与愿违。我刚接手新班级时,急于求成。真真是只要不考试,师慈子孝,一旦考试,鸡飞狗跳。明明讲过的知识点,学生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明明强调过的纪律,学生怎么总是触犯红线呢?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面对懵懂无知,不谙世事的初中学生,以及他们随时可能出现的花样百出的问题,很轻易就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尤其与学生沟通时,我以为我们达成了共识,就差歃血为盟,但结果往往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于是,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地,一个满怀理想抱负的教师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

可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呢?我明明是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学生呀,可传达到他们那里怎么就变了味呢?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我发现很多时候我自以为的“对学生好”、“为学生着想”,能感动天,感动地,但结果往往只是感动了我自己。我自以为的那份苦心,传达到他们那里,又能起到几成作用呢?我曾为了形成班级井然的秩序而一味的对学生严加看管,甚至“不苟言笑”,但这样做,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拉远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所谓“严而有格”“严而不厉”才是一个班主任治理班级至高水平的体现。所以班级公约的形成就被我提上了日程。

二、形成过程

初中的学生自我意识崛起,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多加约束和管教,尤其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那么一个班级内部共同认可的公约他们来说,就尤为重要。基于此,在形成班级公约的各个过程中,我充分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自己亲手制定的公约,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并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成为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和认可,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约束作用。


于是我们在班会课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让学生以我们班需不需要班规为题目展开自由辩论。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班级里需要班规,但大约有六名学生觉得我们不需要班规,接下来就让双方展开自由辩论,不想有班规的同学主要认为班规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令他们感到不自由,或者是觉得班规只是用来限制他们自己,而老师口口声声说是班级的一份子,却没有班规来限制老师。基于这几点建议,我们全班共同给出了解决方案。首先,班规由学生自己制定,他们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甚至是天马行空的班规,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遵守班规,教师“犯规”与学生同罪。接下来班规的确定过程就轻松加愉快了。我让班里同学在纸上写下自己心目中的班级公约,然后逐一进行筛选,并在班里进行民主投票,我们班公约的初稿就这样诞生了

三、实施过程

初稿定下来之后的一周时间为我们的试行阶段,在试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我们未能提前预设到的新问题,则需要我们继续完善班规,于是我们召开了第二次班规讨论大会,会议上发现漏洞的学生进行提案,其它同学进行评议,然后共同商讨出最佳解决方案,就这样形成了我们班正式版的班级公约。

为了方便同学理解以及记忆,我们共同研究,精心整合,形成了简洁明了并被所有同学共同认可的班级文明公约。

我们将这份公约打印出来,班级内全体同学共同用我们的签名代表我们的决心,并将这份承载了我们班级文化,凝聚了我们班级团结的公约,贴在班级最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我们。

八一班 班级公约

——教室清洁

——保持安静

——竞争向上

                                                                                  敬——尊敬师长

四、实施效果

在公约实施过程,基于三级管理制度“导师责任制”,我将学生分成了七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导师”、两名“研究生”、两名“学员”。所谓三级管理制度”,即由班长全权负责班级内大小事务,从卫生,纪律,到学习等方方面面,“导师”负责本组内的所有事物,但需受班长管制。而“导师”主要领导两位“研究生”,而另两位导师主要领导两位“学员”,责任分级,层层下放,使每个人都能在班级内找到自己的上级和下属,培养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导师责任制”即本组内如有成员学习任务未完成,或是卫生、纪律方面出现失误,则由其“导师”全权负责,为第一责任人,

例如某位同学在学习上未完成背诵任务,而受到教师惩罚,在进行惩罚的时候,采用“责任连带制”,“学员”犯错,和“导师”共同承担。这样一来,每位导师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组内成员,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不仅如此,每个人的班级荣誉感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就这样实行了一周之后,我们进行一次《我们是最棒的团队》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发言,说一说入校后班级和个人的得与失以及制定班级公约之后的感触。有的孩子说自己作业字写得不好,以后要更认真的去对待;有的孩子说自己上课总是走神,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有的“导师”认为,别人犯错,自己受罚,感觉有些吃亏。还有的孩子说自己总是犯错误,连累自己的“导师”,感觉十分愧疚......学生出现了这样情绪在我的意料之中,作为一个团队,沟通是最高效的合作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我选择先安抚他们的情绪。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了一次团建活动,通过几个团体小游戏,让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最后我们坐在一起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学生们的情绪得到了极大释放,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就这样又过了一周,当我们再次召开班级事务大会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时,学生的转变令我惊喜,“在张导的帮助下,我总成绩提高了20分!”“小王太好了,上次他做了好事被老师表扬,我也一起被表扬了呢。”“王导帮我补数学,我帮他补物理,我们组的成绩全班最高呢!”慢慢地,学生发自内心地,由内而外地认同我们的班级,我们的集体,形成了这样一种团体思维方式,增强了集体意识。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荣辱与共的标准。

学生是这个公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在实行这样一个班级公约体系后,大家的各项行为都有所改善,我想班级文明公约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在世界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就像一只来自远方的萤火虫,用那微光,予学生以光芒,予学生以惊喜。




花玉鑫          

                                                                                                                                                             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小小公约,大大惊喜 2021-11-15 14:59:53
《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2021-11-15 20:55:55
咱俩是兄弟 2021-11-15 19:12:30
读书感悟 2021-11-15 22:23:13
更迭的爱,永恒的牵挂 2021-11-15 09:57:15
荠菜饺子 2021-11-15 10:37:29
我的双面男生 2021-11-15 20:20:51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 2021-11-15 14:18:17
【征文】针对作业设计与完成,教师要具备哪些能力? 2021-11-15 21:01:58
大单元理念下再看“习作单元” 2021-11-14 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