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荠菜饺子 今天周日,对于刚刚入冬的季节,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晴空丽日,想着小麦播种下差不多一个月了,就思忖着回家看看。 一路上,各个小区门口此起彼伏的“进出小区请扫健康码测量体温”不绝于耳,又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有点儿猝不及防。好在我们经历了多次的疫情防控,都能够及时的做好应对措施和方法。及时封闭不应该开放的出入口,全面的消杀、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等,一切又都那么的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回到老家,看着生机勃勃的绿油油的麦苗,麦叶的尖儿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阵风吹来,那珍珠般的露珠便滴落下来,滋润着禾苗茁壮成长。 不经意间发现几棵生长在田埂上的荠菜,勾起了我的食欲。那是多么熟悉的一种味道呀,小时候,母亲带着我们去地里劳动时,时常会挖些荠菜回来,摘净洗好后放开水里绰熟了,放点儿化开了的盐水,玻璃瓶中打回来的散发着浓浓的酸味的老陈醋放入一点儿,淋上几滴自家种的芝麻榨出来的香油(必须吝啬哟),一盘舌尖上的美味便新鲜出炉了。抑或拌上点儿面粉抓拌均匀了放到笼屉上,用柴禾大火烧起来,蒸熟后放入中牟特有的大蒜捣成的蒜汁,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忙什么呢?啥时候回来了?”从田间小路经过的一位本家哥哥的问候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呵呵,哥哥好,没忙啥,回来看看麦子!你忙啥呢?”我回到路上,递给他一支香烟。 “不忙啥,去南边看看蒜出的齐不齐,没掏出来的掏掏!”哥一边接烟一边笑着说,“现在没那么多活儿了,出来透透气儿,这天多好呀!看你瞅着那麦荠菜发呆,是不是想吃荠菜了?南边我的菜地里多着呢,可新鲜了!” “哦?是吗?一会儿去看看,挖一些回去包饺子吃!”我按耐不住欣喜的心情对他说。 “行,你要是没空我可以给你挖一些!我先走了啊!”哥哥热情的说,骑着电车走了。 我禁不住心里一热,多可亲的哥哥呀!老家的人其实总是这么热心,只要他有空,有时即使没空也会挤出时间来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看看麦子长势这么喜人,今年底墒又十分充足,苗儿出的也十分均匀,况且已经开始分蘖了。私下里觉得就挖些荠菜吧! 因为是菜地,经常浇水施肥,那荠菜长得肥肥嫩嫩的,叶片宽大,叶肉虽不是甚肥厚,倒也看着秀色可餐,令人垂涎。拿出铲子来,不多会儿就挖了满满一大袋子。好了可以满载而归了,中午可以大快朵颐,满足一下那久违的味道了。 摘好洗净后,先挑出来一些菜棵比较大的榨成汁儿和面粉用,到时候擀出来的饺子皮儿也是绿色的。肉剁碎之后放入盆儿里,打入一个柴鸡蛋,放入各种调料,葱花芫荽,按顺时针方向搅拌,直到把馅儿挑起来扯丝儿了大功告成。再把切好的绿中透亮的荠菜放进去,依旧按照顺时针方向搅拌,搅拌好了挑出一点点儿尝尝甜咸味道如何再视情况调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多会儿,圆圆的绿色的厚薄均匀的饺子皮儿放到了锅排(一种用高粱杆儿最上边那一节穿成的盖锅用的工具)上,我不敢怠慢,麻利的开始包饺子。不到中午,满满一锅排如同元宝似的绿色的饺子便完成了。 中午,女儿、女儿舅家的女儿(在县城一所高中读高三,每逢大星期上午回来)、我和爱人坐在一起,沾着调好的沾汁儿,津津有味的饺子吃在嘴里,美在心里,这才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呀! 菜,在《说文解字》里解作“草之可食者”。汪信民尝言:人尝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其实也就意味着只要能吃得苦,无论什么事业都能成功!真心希望孩子们能从中悟出些什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