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作用

2021-11-05 08:05:11 

(一)

同伴在青春期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如何?这个答案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去餐厅吃早饭的路上,篮球场上,足球场上,去图书馆的路上,回寝室的途中等等。很少见单独行动的。

如何在一个集体中,在一个群体中寻得一份归属感与安全感,如何能和周围的同学聊成一团,打成一片,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在探索的事情,也是他们的情感需求满足之所在。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与父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行列时,同伴就成了他们给予与收获情感的最重要的来源。
就这学期来说,同伴对孩子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构成的情感共同体,比如上周五部分男同学以商量作业的名义,凑在一起悄悄地,又肆无忌惮地规划下周足球运动的事项,几个人聊的过于火热,声音足够大到不断引起我的注意;二是情感得到与给予的需求,比如某位同学身体不适,总会有平时玩的好的同学义无反顾地选择陪着一起去校医室,而这个义无反顾可能是牺牲了重要的一节课或者做作业的时间。
同伴的作用很重要,但是怎么和同伴更好的相处,怎么才能保持合理的距离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开学之初就有同学因为宿舍室友的“过分关注与过分关心”,甚至为了帮其恢复原有的他们认为的模样而“群起而攻之”而苦恼不已;还有因为性格不合而经常性的,时不时的产生别扭与冲突。同伴很重要,但是同伴间又最容易产生分歧与矛盾。
除了情感上的沟通与联接,得到认同对于孩子们也特别重要。相比于老师的认同,同伴的认同更重要。这个认同可能是正面的,可以促进每个人向上的,向好的发展;也可能是负面的,“让每个人都对不合适的事情产生无所谓,甚至一起敌对的现象。”

思考同伴在孩子们心中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正负影响,对于我们更好的把握班级情况,更好的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利用同伴关系促进双方的进步,提高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

之所以对同伴的作用产生兴趣,是因为我忽然觉察到班里孩子们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对于同伴影响的关注,困惑与反馈。
这从一方面说明孩子们开始大面积的对同伴的需求开始觉醒,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在一定的群体里,需要同伴的心理支持与情感共享;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真正觉醒,开始“生产”非父母意愿的,可以自我掌控的关系与情感连结。
同伴对孩子们的影响最近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是xxx同学因为自己感觉交不到真心朋友而感觉特别累,二是xxx同学因为同学告诉他的秘密而特别不开心,因为他总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结果总是无法解决而产生烦恼。
同伴的影响还体现在情绪的传染性与共享性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一致的行为。这种情绪可能是不良的,也可能是积极向上的,作为同伴的他们总是会全盘接受,和其他人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并随着同伴的情绪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具有盲目性,跟风性。对于行为的结果则很少考虑。
同伴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负面的影响,如果能安抚好群体中的核心人员,群体的问题就有可能很快得到解决。反过来说,如果能让群体里的核心问题人员能够做到问题的纠正,他就有可能带动他的小同伴们一起变得更好!
而要让同伴的作用在班级的框架下对其他同学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我觉得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到同伴中影响最大的那个人,让其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 二是要能搞清楚这个群体的情感纽带是什么,是兴趣爱好,是学科探讨,还是思维方式的类似,只有找到同伴的情感纽带,我们才能做到有效引导;三是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处于不同的群体中,认识不同的同伴,扩大孩子们的同伴交流范围,从而减少孩子们因为情感投入的过分集中而产生的情绪不良波动;四是要通过不同形式告诉孩子们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们怎么做能更好的赢得同伴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还要告诉孩子们如何把同伴对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何帮助同伴尽快恢复正常的状态。

(三)

前天学校举行了“东枫英语达人秀”活动,孩子们清晰标准的发音,涉猎广泛的内容,饱满丰盈的表情,让我不禁又感动的老泪纵横了一把。
让我特别感慨的有以下几个场景:一是可能感觉到自己的同学发挥的不好,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其中一个人搂着对方的肩膀,时不时的拍拍他,告诉他已经做得很好了,没事的;二是看到自己班的同学站在舞台上,班里的孩子都是大声呼喊或者吼着这位同学的名字,给他加油,鼓掌,助威;三是因为播放的原因,配音的视频画面向右偏了九十度,于是到现在还在被大家津津乐道,说起来都感觉好笑又温馨快乐的一幕出现了:全体学生都摆出了一副向右扭头的姿势,去配合视频最佳的观看角度。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有以上这样的举动呢?
首先我认为在全校同学集会这样的场合下,孩子们会很自然的和站在舞台上的,本班熟悉的同伴、同学融为一体,并且此时的班级意识会异常的突出与明显。看着那个在聚光灯下或款款而谈,或高亢激昂的同班同学,很多孩子,尤其是同班同学的情绪往往会追随,契合着舞台上的那个同学的情绪,随着他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么一个场景下,同伴的影响会被无限放大,骄傲、自豪、难过、遗憾等情绪体验会比较深刻。
也正是在这样的场合下,更能凸显出一部分同学之间,同伴之间的深厚友情。那个同伴体会着你的感受,感受着你的情绪,和你保持着同步与同频共振。高兴着你的快乐,难过着你的悲伤,力求做到和你深度共情,以让你感受到友情的存在与积极力量。
还有让我想到孩子们可以做到在没有外界力量干扰或指挥的情况下,做出如此整齐划一的动作,说明青春期的孩子的心是打开的,是愿意积极的和外界保持良好互动的,同时也是很容易被同伴的情绪所感染并作出类似的行为反应的。这无关于生活经验与阅历,只关乎孩子们内心的纯真与纯粹,只关乎孩子们对归属感的渴求,只关乎开放的心灵需要另一开放的人的心的认同。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同伴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作用 2021-11-05 08:05:11
我和学生有个约定 2021-11-05 16:46:08
在琐碎中看见美好 2021-11-05 11:43:17
我该不该去阻止 2021-11-05 11:28:42
新手班主任日记 ——一点点进步 2021-11-05 19:15:51
美好故事一定有你的功劳 2021-11-05 17:13:07
班主任教育力提升论坛发言 2021-11-05 22:29:21
爆浆鸡排 2021-11-05 22:03:36
秋的颜色 ——落叶即景 2021-11-05 21:13:17
《拔河比赛》 2021-11-05 07: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