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有个约定
——检查习惯的养成
最近数学在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很多孩子在计算上频繁出错,一方面计算能力和水平训练不到位,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做题只求速度,而缺乏主动检查的意识,导致计算频繁出错。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检查意识,学会检查从而提高正确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结合近期的计算学习就检查习惯的养成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利用学生资源,与学生一起讨论关于检查的重要性与方法。为了了解孩子们检查习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检查习惯的前测。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计算测验,要求他们把检查过程写到草稿本上,通过前测,全班30人,大多数学生都有检查意识,能进行一定的检查书写,有12个学生有检查方法,能把自己的计算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发挥检查作用,保证计算正确;有10个学生缺乏正确、合适的检查方法,能检查但效率不高;还有8到9名学生不清楚怎么检查,无从下手,出现了抄写计算过程的情况。由此看来,学生都知道需要检查,但缺乏检查方法。针对这次测验内容,我与孩子们进行课前10分钟数学检查策略讨论,包括检查工具、检查方法、检查顺序,检查时间分配等。第一,检查需要用到草稿纸,数学演算和思考过程都可以写在草稿纸上,检查时对照演算进行二次计算与核对。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方法。如果自己做题速度快,可以全部写完再检查,也可以做1题检查1题,相反,如果自己做题速度比较慢,需要做1题检查1题,保证正确率。第三,检查顺序按照题目类型和分值进行分配,先检查是否空题,再检查计算题、解决问题计算,最后是其他类型题目,确保在不空题的前提下抓住基础计算和大分值题目。第四,检查时间分配,检查是在自己能完成所有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需要根据做题速度分配,时间充裕再做一遍,时间不充足可以选择性检查。
其次,与学生约定做题与批阅标准。不论是老师批改,还是小组长批改,都需要有一句批阅问语,“你检查了吗?”学生确认检查过,即使正确率不高也不会受到批评,先让学生形成检查意识。随后在练习讲评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检查方法。除了面向班级全体的批阅问语,还有针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小约定。小琪的妈妈向我反映,孩子做题非常着急,导致出错率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了解到小琪是一个性格开朗、积极主动的孩子,无论是听讲、发言还是作业、班级事务都非常热情,性格上的优势让她能快速融入各种活动,同时这种匆忙、急躁也导致了做事不够细心的习惯,我想应该与小琪聊聊,帮她一起找找破解急躁的方法。经过一番询问,小琪着急写作业是因为想在学校完成任务,提高
效率但忽视了正确率。我和小琪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二次订正花费的时间比检查还要久,作业质量也不好,只有在保证正确率前提下的快速完成才是有效的,正确率的保证一方面需要认真、耐心的作业态度,一方面是养成检查好习惯。我和小琪约定,只要她的作业是在校认真并检查完成的,不论正误与否,都可以获得一枚未来星,如果能达到检查后的全对,可以获得两枚未来星。同时,我与小琪妈妈达成一致,孩子不急躁、认真完成,能够检查就给予表扬和鼓励,再次出现只求速度情况就需要批评。
最后,检查习惯的养成家校合作,共同监督。一方面,与家长沟通,请家长为孩子准备草稿本,日常做好检查监督与引导,分享检查方法,让家长有目的指导孩子检查。另一方面,对每次课堂作业会检查、有方法的孩子进行表扬,奖励未来星和表扬信,每周在班级内评选我会检查的好习惯之星,在班级营造我会检查的良好学习风气。
果不其然,约定奏效了,小琪这几天的作业正确率明显提升,基本计算都是全对,她从检查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关于检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孩子们需要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养成认真、细心的检查好习惯,期待班级内部集体的“我会检查”约定效果,相信孩子们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与强化中找到适合自身的检查方法,养成检查好习惯,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