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怎样的习惯,就有怎样的命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经过一个月的在校生活,学生们已经能辨别好习惯与坏习惯,具备了正确的认知能力,但是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欠缺,经常是一天表现好,一天表现不好,一天一个样,缺乏行动力。但总的来说,经过近两周的努力,班里的学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开学第一天的懵懵懂懂到的现在的自觉规范,他们的进步肉眼可见。针对近段习惯养成教育,我做了如下反思:
成果:
1.课前准备深入人心。经过第一周的系统训练的学习,两个班学生均能在下课后将上节课的书本整理整齐放入抽屉,并提前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课前我总能看见学生们放在桌上角的,整整齐齐的书,而一堂课结束他们会询问老师,下节什么课,以便做好课前准备。
2.课堂渐成规范。一年级的学生从第一天的随意发言到今天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跨一步到过道并手背后,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从端坐仅仅能坚持5分钟,到现在端坐15分钟以上,根据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我们中间也会让孩子静息休息,整体孩子的课堂表现,都有了质的飞跃,所有同学都经受住了这一项毅力的考验。
缺陷:
1.课前准备深入人心,但有部分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应付了事。每堂课,总有同学铅笔没削好,橡皮丢掉了,尺子没带等各种学习工具不全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发动家长帮忙,提前一个晚上做好准备;②提前做课前准备,学习工具不全可以向他人借用;③小组长课前检查组员的课前准备是否齐全。此类措施目前正在实施之中,效果未知。
2.—(5)班有部分学生接受和学习自控不强,习惯养成教育收效甚微。对于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保持10分钟的专注度是有困难,走神、做小动作的情况一直发生在课堂上,对于此类学生,可能改变原有的习惯是困难的,养成一个与原有习惯相反的习惯更是难上加难,故而这也是我接下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
一个月足够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继续习惯养成教育,不但要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还要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一年级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老师的一丁点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今后我也将适当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喜悦,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