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班的淘气包
新学年刚开始,又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一个星期过去了,班里的孩子我虽然记住不少的名字,也记住了一部分孩子的面貌,但是人和名字对不上号的多,仍有一些孩子名字和面目都没印象。 那天虽为教师节,老师们都一如既往驻守学校,坚守岗位。很少有提及“节日”,课间仍然做到无缝对接。一个小男生打了个被告进来,从怀里掏出一个我们中牟特产“迷你西瓜”放在办公桌上,几个同事都看见了,有人问:“这是给谁的?”那孩子很有特点的沙沙的声音说:“给老师的。”“我吃了吧?”有同事开玩笑说。“吃吧!就是让您吃的。”有人问:“哪个班的?”那孩子回答:“四四班。”我没听错吧? 几个同事夸奖了他一番,说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会说话,情商高什么的。夸完那孩子回头又夸他的老师幸运,遇上了懂事的学生。对着我夸的,我却一脸的茫然,趁着几个同事跟这孩子开玩笑的当儿,又重新打量了一下那孩子,心里有些许的自责:“他叫什么名字?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开学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没注意到过他呢?我还是再进教室时一定得好好看看他坐在哪儿,对照座次表记住他的名字,关注一下他的课堂内外的表现。总之,多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看起来他很有眼色,说话入情入境,像是一个懂事的,就是那天我记住了这个孩子的名字——航。关注他,却发现他会时不时给人带来意想不到。 日常观察发现,这孩子勤快 ,下课了赶紧跑到讲台上去擦黑板,做值日总是提着垃圾桶去倒垃圾。每次写作业,他那龙飞凤舞的字迹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跟他沟通这个问题,他低眉顺眼地答应着,一转身依然故我。 航的妈妈向我请假,说带他回老家去参加人家婚礼。回来时他的衣服兜里鼓鼓囊囊的,装了一兜糖和瓜子儿,在教室前面的走廊上我看见他迎面而来,我提醒他学校不允许带这些东西进校园,他说:“我专门给你带的!”边说边走,脚步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交代他可不能在教室里吃,检查员发现了会扣分的,他应声连连。等我忙完了再问起他那些东西时,他眨巴着眼睛,拍拍衣兜,摊开两只手,告诉我说:“没有了!”很可能是跟要好的同学分完了,还落了一个带给我的。 在学校参加午餐配餐,他常不按学校规定,不经老师允许,就跟同学涵跑出教室。那天他妈妈在朋友圈炫耀儿子贴心,还说:“只要不提学习,干啥都行。”正巧我颈椎毛病发作,我就启用一下可爱的航吧。 午饭后我问谁会捶背,几个孩子都举起了手,航不但举起手,还站了起来,大声对我喊着:“老师,我会!我会!我在家经常给俺妈捶背。”我暗自窃喜:“今天要对付的就是你!”我对他打了个手势,然后指指我的肩背。他带着一种被老师重用的自豪,乐滋滋地朝我走来,他妈妈的小暖男被我借口捶背控制,不能乱跑了,他还屁颠屁颠的。 一天早上预备铃响了,我还没有看见他的影子。正疑惑着,他那个铁杆盟友气喘吁吁地径直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丈八沟公园里有人骨折了,航去对领导说了,领导让他去帮忙。”他这番话的意思是想让我知道他们在热心助人呢。有可能会来晚一点儿。依我对他们太了解了,这些活跃分子,他们一定是从家里出门早了,学校大门不开,他们就顺路拐了弯儿,跑到学校隔壁的丈八沟公园玩去了。同时在公园里玩的别的班的同学,这一玩,玩出问题了,这些人侥幸得免,就充当救人于危难之中的英雄了。不过没有见到航,我也不能轻易下结论,万一冤枉了他,不是伤孩子心吗? 上课时间就要到了,航满头大汗闪进教室,我简单问了他几句: “谁受伤了?外边的人还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学生。” “在哪儿受的伤?” “丈八沟公园。” “公园门口还是里边?” “里边那个高大的建筑物那 儿。” “你怎么会在那儿?” “我们几个在那个地方玩。” 果然不出我所料。 上完课,我让他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还原当时的情景,不得不佩服他的表达能力,正经习作时真的会让他为难,这亲眼目睹的事他描述起来很是思路流畅,语言生动。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写的都很到位,还保证以后不会像那个受伤的孩子那样,致生命安全于不顾。 不知道是自制能力差还是健忘性强,第二天,还是那个地点,还是那个时间,这个给学校领导带路救援受伤同学的航就亲自以身犯险,被巡视的值班老师撞了个正着,他正爬在树叉上时,老师也不敢贸然前往,怕他一慌乱摔的机会更大,给他拍了各种姿势的爬树照片。等他稳定下来,老师上前教训了一通。 学校组织共读阅读成果展,我们年级要集体排练一个《小英雄雨来》,让老师们按照角色特点在各自班级里挑选演员。我第一个想到让他来表演日本兵,充分发挥他的表演天赋。节目都排练了几天了,导演老师对最后一场中的那个表演老人的演员不够满意,想要更换,这下子航又有了机会了。他把白毛巾往头上一蒙,腰一弯,手里拄着苕帚把子颤颤巍巍的声音活脱脱一个小老头形象。 他问妈妈:“妈妈,将来你想让我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妈妈回答:“一个优秀的人!” 他说:“我也这样是这样想的,我想我以后肯定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是有很多问题的,老师应该是去包容去理解。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发掘每一个孩子潜能。而不是随意地就否定孩子。就像我们班的淘气包,他虽给老师带来了不少无奈,可也给我们的班级增添了很多的欢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