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通览:孔子之教

2021-10-14 18:12:03 

《论语·述而第七》通览:孔子之教

按照《论语》的编排,每一章的最后一篇,在表述内容或表达形式上都会区别于全章的其他部分,显然暗含有概括全章的功效。但即便是最后一篇的文字,也不脱离孔子及其时人弟子的言行,忠实的恪守着《论语》之“语”的严谨性。因此,作为点睛的概括性文字,受文本本身的限制,往往让读者不深入其间,便无法体味其意味深长。

《论语·述而第七》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做点睛末篇。孔子温和而严肃,有威严但不刚猛,极为恭敬而安详。这段文字像是一位极高明的画家为孔子他老人家做的画像。只是因为在这一篇中,没有“子曰”二字,我们很难判断做画像的是不是孔子本人。

“温而厉”似乎是后世所有为人师者的共性面孔,“恭而安”又似乎是天下一切高寿老人的共性面孔。唯一个性一点的便是“威而不猛”了,这个“威而不猛”在《论语·尧曰第二十》“子张问于孔子曰”一篇中出现过。当时,子张问“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孔子告诉他要“尊五美,屏四恶。”这个“威而不猛”是老人家讲的需要尊的“五美”之一。

由此可见,《论语》的文字编排,是相当严谨的。一些经弟子、时人概括总结而来的话,虽然有很深的孔子本人的烙印,也不会冠以“子曰”的字一样。而诸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样的篇目,又无一字不是孔子自己认同认可的。要知道,《论语》的成书是在孔子去世之后多年。孔门弟子对老师的尊重与严谨可见一斑。

《论语·述而第七》以孔子难辨真伪的自画像为点睛末篇,目的就是试图为后世人呈现一个鲜活完整的孔子形象。孔子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第七》全章,基本上就是这八个字的展开。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识之”,“吾不复梦见周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都可以算作是孔子“学而不厌”的展开和描述。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都可以算作是孔子诲人不倦的写照。弟子们总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第七》中,就孔子在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方面对于弟子的影响做了相应的展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开宗明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为学的深度愉悦,“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为学心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坦荡,“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深情,围绕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搭建起一个丰满、立体的杏坛道场。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论语·述而第七》通览:孔子之教 2021-10-14 18:12:03
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2021-10-10 23:04:49
《论语·泰伯第八》通览:德由何来 2021-10-14 18:13:40
写在博客大赛的结尾 2021-10-15 22:24:09
坚持写日记 2021-10-10 23:21:39
怎么带暖暖读书 2021-10-10 23:32:39
《长津湖》观后感 2021-10-15 08:44:59
慢慢读 欣赏啊 2021-10-15 06:37:48
看电影的规矩 2021-10-10 23:54:09
再读《静悄悄的革命》的读书笔记(九) 2021-10-15 0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