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黄帝宫

2021-10-10 08:29:27 

远去的黄帝宫

   一提起她,我就想起了新郑、新密两市关于黄帝故里之争。新郑人坚信黄帝故里就在新郑,那里有始祖庙,有轩辕丘,有具茨山,甚至《史记》开篇便是“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少典之子,生于有熊,居轩辕之丘”可谓铁证。而新密也拿出了重要证据:那就是黄帝宫。新密人至今还在愤愤不平,怎么被他们抢了去,年年黄帝故里大典在新郑风光举行,他那里有什么实证,不过是拼凑些所谓的史料而已,传说顶个屁用?我们新密的金字招牌响当当,他们何来真凭实据?

 孰是孰非,暂且不论。看了黄帝宫,我又去了一趟新郑,真真切切感觉到黄帝宫名不虚传。风景秀丽暂且不说,那里确实是一出堪做黄帝宫殿的圣山圣水。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究竟是个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以前没有历史记载,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年代,也就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至于早些年的《竹书纪年》《山海经》之书所载,多为传说,是否真确,无法考证。即使真确,也不过东周时期,离黄帝时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如何记载?如何考证?这都是个迷。我倒愿意把二者连起来,或者说我认为,远古黄帝时代他没有新郑新密的概念,有的是一体的山山水水,一体的人脉源流,或许,出生在轩辕丘的黄帝征战凯旋之后,在宜人的武定湖畔建起自己的行宫,这有什么不可能?

 当2007年的郑州市作家笔会在新密召开的时候,我与其他作家一同去了那里,看了风景,沉思之余我更看重黄帝宫的史学价值。她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人祖轩辕洞内,黄帝与风后的塑像神态悠然,栩栩如生,似在谈古论今,议安天下。黄帝大殿内香烟缭绕,前来参拜的善男信女跪拜在先祖黄帝面前,口祈万福。祖师殿、议事亭、御苑和嫘祖草堂,建筑错落有致,似镶嵌在大殿周围的颗颗明珠,小巧别致。黄帝宫前,一汪明亮如镜的湖水,波光粼粼,鸟鸣风清,湖光倒影,绿树红花,让人觉得当年的黄帝选择这样一处美景,确是可人。乘船越过这一汪秀水,便是犹如天上宫阙的一处城堡。这里就是著名的风后八阵图的演武城。城堡内,数百兵马俑组成的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再现着黄帝与风后演习八卦的壮观场景。仰视眼前这石人兵器,让人仿佛回到了五千年的黄帝时代:蚩尤兴师作乱,屡犯中原,黄帝缺将少术,九战九败,退守至此,演武练兵,并在此筑建宫殿,议定大事。黄帝招贤纳士,先后拜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为将相,创立八卦兵法,训练将士,最后一举战败了蚩尤,统一中原,大定天下。

 远古的龙争虎斗,硝烟尚未散去,眼前的龙虎斗已是刀光剑影。明代诗人张于阶赞之曰:“徘徊风后阵,八面列高嵩。马走烟霞外,人行日月中。”清代钱青简留诗感叹:“战败蚩尤犒旅徒,云岩深涧葬兵符。千秋永罢干戈事,蔓草寒烟锁阵图。”今天的烟霞暮霭总是伴着霞光走来,而昨天的这里曾经是干戈铁马。今天这儿似乎平淡的有些乏味,而难得的和平时期,总是在刀光剑影的厮杀后诞生。历史是强者为王的逻辑,历史也适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其实今天也一样适用于不见兵刃的军事战场、经济战场,我觉得!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远去的黄帝宫 2021-10-10 08:29:27
记忆中奶奶的纺花车 2021-10-10 10:05:25
家乡的车站 2021-10-10 19:58:10
胡萝卜炝锅手擀面 2021-10-10 20:59:11
国旗下演讲稿 2021-10-10 21:31:21
给孩子一次特殊的实践活动 (反思) 2021-10-10 22:34:07
25只小青蛙 2021-10-15 21:47:12
忙碌中寻得一点舒适感 2021-10-15 21:40:17
《论语·述而第七》通览:孔子之教 2021-10-14 18:12:03
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2021-10-10 23: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