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幼儿病理缺陷性破坏行为?——读《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有感

2021-10-14 23:53:35 

如何应对幼儿病理缺陷性破坏行为?

——读《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有感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幼儿园杏园路园 李晴晴

一些孩子会有病理缺陷性破坏行为,像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儿童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行为,如无辜发脾气、破坏物品、攻击、自虐、不服从管理等,这些都是幼儿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或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这种行为不管形成时间长短,都极难改变。《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中提到,老师在处理这类儿童的破坏行为时都会感到沉重的压力和挫败感,因为幼儿使用这些行为总会迫使他人让步,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以老师常常处在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两难境地。由于我也未接触过病理缺陷性的孩子,所以并不是很了解如何应对,但书中给出了有侧重点的应对方法,也便于我在以后可能遇到此类情况不至于手无足措。

这类幼儿出现破坏性行为并不是偶然的其行为的破坏性让老师在进行集体教学和个别化学习活动指导中产生很大困难。老师打骂或是放任不管都绝非明智的解决方法,我们要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根据幼儿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有侧重点地采取方法策略。 

第一,老师、 家长与医疗机构的积极合作

要尽快地解决病理缺陷性原因导致幼儿的破坏行为,需要老师、家长与专业的医疗机构积极合作,通过有效的医疗措施来改善幼儿的生理状况,最好是一旦发现幼儿有轻微病理性症状时,就将幼儿送往专门的治疗机构或是特殊学校接受指导,如若在普通幼儿园,就需要老师获得更多的关于这类幼儿的知识、处理方式方法,学会怎样更有效地利用药物、抚慰、技巧、语言等方式来改善幼儿病理缺陷的破坏行为。

根据专家的建议,针对自闭症、孤独症等幼儿的破坏行为,老师可采用以下矫正方法。

1. 查找原因, 找准目标。借用一句古诗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改变幼儿的破坏行为,就要弄清楚破坏行为的原因,确定想要纠正哪方面的行为。可以采取表格记录法,将幼儿的破坏行为表现、可能导致的原因、希望逐步改掉的破坏行为或习惯等一做记录表格。

2.集中精力,解决一个 。当老师在确定好要纠正幼儿的某种破坏行为时候,要一次集中精力解决一件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采取由易到难的顺序,先解决较为容易的问题,增强幼儿和大人的自信心,切不可贪多,一口气将所有问题都解决。

3.贵在坚持,逐步塑造。我们要了解幼儿的行为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纠正过来,尤其是有病理缺陷的幼儿,其破坏行为的纠正需要老师,在配合医生专家有效的指导下,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坚持不懈地反复纠正,永远不放弃、不抛弃,逐步地加强行为塑造。

4.意见统一,鼓励为主。无论什么情况下,对待幼儿的破坏行为,老师与家长态度要保持一致,说到做到,不能模棱两可。对于自闭、孤 僻等幼儿的破坏行为,更是需要家长与教师保持一致步调,共同努力纠正幼儿的行为。同时,在处理应对病理缺陷性幼儿,一定要鼓励为主,多发展幼儿的进步可取之处,让幼儿感知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情绪安抚,尽可能让幼儿保持平静

自闭症、孤僻症等患儿的破坏行为大多数是发生在幼儿情绪失控的时候。为避免破坏行为的产生就要让幼儿保持平静,有效控制幼儿的情绪。

首先,创设一个让幼儿无法破坏的环境。虽说,环境塑造人,但对于有病理缺陷的幼儿来说,平静的环境并不能有效地避免幼儿的破坏行为,反而是无法破坏的环境,更为适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会幼儿不破坏之前,就要将环境安排好,如将易碎的或较贵重的东西收置到高处,提供一些让人触摸感到愉快,看上去感兴趣的,摔不烂,易搬动的,大而坚实的物品让他去玩,这样避免了破坏行为,又减少或消除了其刻板行为。

其次,尽快转移情绪或行为情节。自闭、孤独症等幼儿因有刻板行为或情感缺失,会导致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情绪失控,进而进行一系列破坏行为。例如,有的幼儿会在阴天下雨天情绪激动,更加“高兴”去破坏;有的幼儿看到罐子或听到某种铃声,就会表现得特别激动或沮丧,破坏欲更强;美术活动中,用到某种色彩就会蹦跳起来,做出撕毁作品或攻击他人的行为。这些情况中发生的破坏行为,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异动情况要及时地安抚幼儿情绪,将幼儿从这种情绪或行为情景中转移出来。可以拥抱幼儿,不停地抚摸他们的头部、脸部和手部等,然后轻声细语告诉他们不要害怕,没有什么事情,将他们转移到其他的房间,逐渐地平复他们的心情。日后再根据引发破坏行为的特定因素,进行专门的训练。

   最后,明确态度,让幼儿明白破坏行为的危害。

  对于能力较差的自闭、孤僻等幼儿的行为应该用动作去制止,因为很多时候幼儿根本无法听进去你的话。如紧紧地抱着他,拉着他,一直重复这样做,幼儿得到一种可能的提示,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若是能力较好的幼儿,我们可以用语言警告提醒,最好的是让幼儿看着自己的眼睛,严肃简单地直接说“不准碰那个东西”“不能做,危险”,如果听从指令,就给予表扬奖励,可以强化良好的行为。

     幼儿的病例缺陷性破坏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破坏行为,很多时候不能以处理正常幼儿的破坏行为来对待,需要我们联合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其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掌握基本应对措施,如有技巧地安抚幼儿情绪,有效地转移幼儿破坏情绪和行为情景,创设无破坏环境,等等,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对幼儿爱的坚持,让幼儿感受爱和自我的重要,塑造良好行为的坚持,明确目标,逐步实现,协作统一,共同来避免或减少自闭、孤僻等病理缺陷性幼儿刻板的破坏行为。同时,请记住,对于有严重性 破坏行为的幼儿,在其行为减少或消失之前,一定要细致耐心地监护、观察、关注他。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如何应对幼儿病理缺陷性破坏行为?——读《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有感 2021-10-14 23:53:35
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家长的话 2021-10-14 23:35:37
尊重让教育更美好 2021-10-14 23:55:30
对一道题的思考 2021-10-11 15:14:00
新学期新起点,教材解读共成长 2021-10-11 16:07:19
双减之下——数学作业建设规划 2021-10-11 16:25:49
教育过程中的仪式感 2021-10-13 01:57:05
接受孩子犯错 2021-10-11 17:30:34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21-10-11 17:28:01
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教学反思 2021-10-11 1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