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心灵 唤醒自我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一) 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 刘 娟
学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学生走在心明眼亮地做事做人的人生大道上,如果学校不去鼓励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探查学生的内心世界,岂能不辱使命?
昨天的学校例会上,我拿到了学校推荐阅读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帕克·J·帕尔默,他是一位作家、演说家和活动家,主要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心灵、社会变革等问题的研究。他的9部专著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学勇气》便是其中一部。 目录之前的6页记录了本书所获得的赞誉,特别是最后一条:“这本书用一种活灵活现的、令人信服的、饱含深情的方式,唤起了教师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灵。——哈佛大学健康服务处 罗伯特·科尔斯”。结合封面上“唤醒教师,给教师力量,改变教师生活”这两行文字,让我产生了迫不及待一探究竟的欲望。 漫步“前言”,走近“前沿” 我首先浏览了“20周年纪念版前言”和“10周年纪念版前言”。 “20周年纪念版前言”是美国威尔斯利学院荣誉退休院长戴安娜·查普曼·沃尔什所作。他用娓娓道来的语言追溯了作者创作这本书的经历和过程,用凝练简洁的文字概括了本书的要旨——“天职”观,用中肯诚挚的评价阐述了对作者论点的支持和肯定......数页文字展现了该书的立体框架,让我愈发激动与向往。 “10周年纪念版前言”为作者自己所写,为我们展示了该书10年的创作历程。波折、迷茫、探寻、明晰、炽热与激情,一系列纵横交错的过程记录真实而诚恳,字字力透纸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所经历的“教学勇气”的潮涨潮落。 徜徉“导言”,渐入佳境 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用一首小诗《啊,别分离》拉开序曲,作者借助诗人里克尔诗中不同寻常的意象,揭示“向内追求和善的心灵会变成向外追求和睦的关系: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与人交往就会亲密无间”。 导言中的三个小节“教学与自我”、“心内与心外”、“曲径乃通幽”从以不同角度为切入口,环环相扣,引发读者的共鸣。 “教学与自我”指出了教学的三大困境——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作者特别强调“是否能认识学生、认识学科主要取决于是否能认识自我”,“优质教学依赖于教师的自我认识”。 “心内与心外”谈到,举国上下都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讨论,最常问的是关于“什么、怎样、为何”的问题,却很少有人问关于“是谁”的问题,即“谁应该是那个教学中的自我?”从而开辟本书中作者要引领读者探讨的领域:构成教师自我的内心景观,这幅内心景观全景图的描绘主要通过三个途径:理智的、情感的、精神的。 “曲径乃通幽”则告知读者,作者是通过出书的方式对“谁是那个教学中的自我”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借助引领教师认识自我,实现“我们更加真诚地为学生服务,更加意气风发地联合诸位同仁一起奋斗,努力促使教育给世界带来更对的光明和生机”,最终通往教育改革的路径。 文字大师的功底体现在用文字守护自己的心灵。跟着帕克·帕尔默一起踏上探索“教学的自我”的旅程,唤醒自我,唤醒力量,改变教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