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

2021-10-05 18:10:41 

让预习为高效语文课堂扬帆起航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则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不可否认,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凡是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成绩普遍都好于那些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及重难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学习胸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一点不假。只有当学生把预习当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而不是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时,才能积极主动认真地进行预习。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我总是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一段时间有意无意地在谈话中涉及到将要学习的文章内容,比如在即将要讲《草虫的村落》时,我便故弄玄虚:“孩子们都知道‘村落’是指人们居住的地方,那‘草虫的村落’又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里面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这样就吊起了学生们的“胃口”,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的欲望,自觉不自觉地翻出课本,想“一看究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诱导”着孩子们进行了自主预习,其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质疑激趣法。比如讲《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候,课前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这片土地是什么地方?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字里行间表达了什么情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之后,怎样才能使预习的兴趣保持持久呢?我经常采用激励表扬的方法去点燃孩子预习的热情。比如,对预习认真、有效的孩子,大张旗鼓地表扬,并适时地告诉学生:“××同学之所以能回答得这样好,就是因为他昨天预习得非常充分。如果你们也像他那样认真预习,你也会和他一样棒的!”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攀比心理,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得到同学羡慕的眼光,于是他们会暗暗较劲,也学着榜样同学的样子,主动认真地预习,这时我则积极对他们的预习进行肯定和表扬,学生在肯定与表扬中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感,逐渐便对预习产生兴趣,爱上预习,并从预习中获得乐趣。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经常引导我们班的学生用读书圈画法进行预习,也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圈生字、画生词,先把字词障碍借助工具书等途径扫清了,然后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与此同时记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寻求答案。当然预习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网络查询等都是不错的预习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我经常教五、六年级,常常要求学生提前做如下预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2、再读课文,试着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批注质疑。(精读课文试着解决课后习题;略读课文试着解决课前导语上的问题。)

虽然五六年级的学生属于高年级学生,但他们的心智还是不够成熟,对一件新事物容易遗忘,为了使他们能熟悉预习方法,铭记在心,我特意把预习要求和步骤让每个孩子都抄写在语文书的第一页显眼的地方以示提醒,尤其在每次需要预习的时候,我都要特意指导学生再熟悉一下预习步骤,这样他们操作起来就不会觉得很困难了,心理负担相应地也减轻了许多。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归纳制定出更适合本班学生的预习要求。

三、循序渐进,形成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孩子年龄还小,预习指导还不能完全放手,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上专门抽出时间,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对于学困生,还加强了个别指导,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对预习的方法、步骤了然于胸。在学生都熟练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以后,再逐步把预习的任务放到课下,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预习能力日益提高。为了确保学生预习的效果,征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以校讯通的形式重点向家长讲解预习的方法和步骤,使家长清楚老师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在家对学生进行预习督促、辅导、检查,这样预习就能得到有力地落实。经过长期的训练,班上的学生都学会了预习,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学习的效果也日益明显。

四、检查评价,提高预习质量

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建立检查机制,让预习不流于形式。检查预习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我经常采用的检查预习的方法有:

1、提问检查

在上课时,借助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提问检查学生的识字学词方法,及时掌握孩子们字词方面的困难所在,以便及时强调指导易错难写的字词。与此同时通过提问还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当然,第一课时我还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以便了解课下预习读书的熟练程度,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交流反馈

主要是在第二课时自主学习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反馈交流,了解学生思考理解课文的方法,安排学生质疑问难,教师适时点拨,解疑答惑,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落实奖励

根据我们班的情况,最初我是在每天安排好早读之后,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一个一个地检查学生字词的勾画、自然段序号的标注、生字组词以及“初读”、“再读”、“默读”三遍读书的家长签字等书面预习情况,这些预习情况的检查看起来很麻烦,其实操作是很简单的,只要学生按要求做好了预习,家长会在该课题旁边进行签字,并且写上“书读三遍,完成预习”的字样,我只需粗略翻看一下便可以掌握他们的预习情况,凡是按要求完成预习并家长签字的同学我都在点名册上打一个“√”号,在语文课上课前两分钟进行预习交流总结时,凡是按要求预习的每人加10分并可以在评价表中得到一面红旗。在我们班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坚持一个单元语文预习,就能奖励一个周末不写语文作业。如果遇到没有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我会问清原因,并且只要在早读下课前把预习任务完成了,仍然可以得到奖分但不加旗。就这样督促加奖励成了我课前预习的有效保障。除了课前的书面检查外,在上新课时,我还继续通过抽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多音字组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等形式来检查预习。当然也可以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查,如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抽查课文朗读的情况,识字差的学生抽查分析识记字形的方法,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口答几个小问题,不会质疑的学生让他读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对检查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反馈,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激励更多的同学主动有效地进行预习。

在老师的检查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主动按时完成预习任务时,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我就把预习检查的任务交给同桌进行,教师只做统计和评价奖励,力求每次的预习都有检查有反馈。

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教师教变为学生自主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激情,有收获。如学习《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时,我并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朗读指导,品词析句上,而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准备一些课堂所需使用的道具,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来表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了,心想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了,为能表演好课本剧而做大量的准备,读熟课文根本就不需要老师操心了,而且好多同学还查阅了许多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就这样由于学生准备得充分,课堂上便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个性发挥得充分,这样才是高效理想的课堂。

另外,预习不要仅仅局限于个人行为,还可以号召学生进行集体或小组合作预习活动。因为,小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带动一部分学困生加入进来。小组预习时,组员分工合作,相互交流,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收获的学习效果。当然还可以进行课外合作,如在教学生写“建议书”前,先让学生自由结伴,去发现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现象,然后通过商量,提出解决的办法,拟写“建议书”,这样便很好地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念。

一旦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能独立自主的乐于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就变得容易解决。在课堂上,孩子们不但做到了身动、心动,而且做到了神动。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但促进了孩子们肯学、想学、会学而且做到了学会。课堂上,所有同学都动起来了,我这个做老师的反而轻松了,教的从容、幸福。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让预习 2021-10-05 18:10:41
合理干预 2021-10-05 18:51:56
“共同途”需从小培养 2021-10-07 09:25:20
学会创新,做最好的自己 2021-10-07 09:43:44
永不会忘记的《长津湖》 2021-10-07 07:12:41
幼儿园里信息化 促进游戏化的途径 2021-10-05 21:00:23
教育要让学生敢说真话 2021-10-05 20:13:16
《论语·里仁第四》通览:仁者爱人 2021-10-07 15:36:35
借助一些“小妙招”,让习题游戏化 2021-10-05 22:10:39
《论语·公治长第五》通览:考语种种 2021-10-07 15: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