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一些思考 金水区凤凰双语小学 肖菲菲 今天读了几篇文章,是关于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读完后深有感触,也让我站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以后该如何设计作业,对当前的作业设计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检测学生学习的一项形式。在设计作业时,既想让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要想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作业,还在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主动接受并乐于完成作业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事情。根据检查作业出现的问题,以及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在“减量不减质”的情况下,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第一,丰富作业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从心理上让学生接受作业。在教学中,我们一般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会采用做练习题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单一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做起来枯燥,也会产生应付了事的心理。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可以分主题设计一些听(听数学故事)说(说说作业、讲讲数学题)读(数学阅读)写(写写数学日记)类作业、游戏类作业、实践类作业、合作性作业,依据教学进度分模块、分主题每周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针对性培养。 第二,分层次设计作业,转化学困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有很多学困生一旦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看也不看,会主动避之不做,选择性的完成作业。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分层设计,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落实分层作业方式,教师提前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再对习题进行分层,从基础性、提高性、挑战性三种层次中,选择习题给学生布置,如果部分学困生在经过学习后有了提高再进行提高,这样也就使学生在作业中都能“跳一跳够到桃”。学生慢慢也会有成就感。 第三,设计一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业,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家庭作业一般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所以要发展学生的哪些数学素养,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小讲师”的作业,从每天的练习中选择一道题,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自己讲讲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培养学生读思达。 作业设计一直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因此,在教学中,用行动改变作业方式,用行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作业设计的道路上继续寻找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