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迟判断,给学生多留一些“时空” 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张艳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一个由无数节点构成的复杂过程,每个节点又包含着多种的可能性,在这众多的可能性当中,还包含着一种别开生面,异军突起,绝处逢生,柳花明的可能性,觉得匆忙下判断,就是终止了这种可能性。一件事是对是错,真的很难以我们现有的智商去判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一种世界观,就是延迟判断,或许有一天就懂了,就知道他原来说的是这个意思,就知道他说的那句话可能是不充分和不全面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学生的“延迟判断”。 比如在有关“估计”的教学中,有时要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具体分析,有时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或清晰的步骤。教学时,教师要尝试延迟判断,多给学生留一些时空,一但学生说出“更有说力的”理由,或做“更清楚的表达”,或举出更好的理解的例子。估算教学,更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与交流,从而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在四年级上册,《有多少名观众》这一节课教学时,其核心知识与技能是让学生用乘法策略估计生活中的大数。体现的核心思想是“化整为零”“以小估大”。实施过程是借助具体情境,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借助乘法策略,对生活中的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数感和思维条理性,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那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根据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的主要思路设计,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策略估计、如何估计、如何估算、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思考讨论不同估计策略的“优劣”,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中、表达中、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在第一段的数的认识与运算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基本技能,那么在本节课的设计上,要更多的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与策略。 教育是什么呢?我越来越觉得不是教授孩子某项技能。而是最大程度的,引导和唤醒孩子的智慧与能力。这个对从教人员的素质,本身就有极高的要求,要有方法、有耐心,这是对孩子长期的关注与沟通,才可能做到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