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读书拖腔想到的课文朗读问题 9月25日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名为《读书拖腔怎么办?》的教学研究 那篇文章主要写的是班级同学在早读,课堂读书时拖腔现象的一些处理方法,当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详情见9月25日发表的博客),这篇文章发表出来后,王老师又给了我一些建议。经过这些天的思考,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还没有具体实施,准备过了国庆后,在班级小范围开展,看情况,效果好逐渐铺开,接下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在学校朗读的时间非常有限,早读时间又很短,课堂读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那怎么才能挤时间呢?我想到了可以把时间放在学生完成完当天大部分作业之后的自习课或者叫延时辅导课上。像我的延时辅导,每周会有两节,一周开新课的频率也是2~3节,再不济还有下午三四节中间的20分钟课间可以小弥补一下(不能经常用,不能是老师拖堂,先卖个关子),在学校基本够用。 抓预习读课文。语文不好的学生都是语感不好,那语感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朗读不好。朗读不好,影响非常大,除了上课不好好读 ,会滥竽充数以外,还会把预习作业不当回事儿,要求回家读课文给家长听签字,后进的学生往往会马马虎虎,甚至于家长听了也不知道什么叫正确,什么叫流利,听了也等于白听。而到了高年级,更放任自流了。所以什么是正确,什么是流利呢?正确就是没有读错的字,不认识字、疑惑的拿不准字需要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流利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有一定速度(每分钟200字算流利,根据课文字数大概算出朗读时间。)预习课文做好了学生朗读得到训练,最重要的影响是上课的节奏。可以适当的加快,老师讲到哪里学生能够快速找到,或者能够通过自己读课文的熟悉程度关联到相关文段,让课堂效率提高。可,对于不认真预习的同学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借助延时辅导的时间,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给固定的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或者组内分配,两人一组相互读,相互签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标准给他们,一颗星正确,两颗星流利(白板上设计倒计时,他们能基本听出来一篇课文读的是否熟练,用时长短 ),三颗星有感情。然后邀请课堂上预习认真的中等生示范朗读。为什么选中等生呢? 中等生的作用主要就是过渡也就是承上启下。对于优等生来说,中等生都读成这样了,我绝不能低于他们;而对于后的后进生来说,中等生也没有比我们好多少,他们能读成这样,我努力一下也行。而我们班的学生是两头弱,中间突出,所以中等生可是个突破口。当然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求标上自然段,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也必须在互读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再加一颗星,一共下来一篇课文,学生最多互评可以得到四颗星。这个星星兑换一单元为主,每一单元一点评,单元全部课文都是四星,可以兑换两个A+,不全的10个星兑换一个A+。(A+不像刚开学那么好得了,我的要求在作业方面越来越高,这个比重还是不小的。你或许会说同学评价标准不一样怎么办?我的态度是前期多鼓励,后期再逐步提高难度,再说咱不还有课堂检测么。) 针对那些不好好预习读课文的学生,老师要了解清楚,并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学生较少的话,可以要求他们在学校预习不完了,在家进行预习,第二天早上都给老师或者指定的小老师听。让这一部分学生面对面的感受到老师对预习、读书的重视。学生知道老师侧重的方向,才会逐渐树立正确的态度。 第三种方法是借助手机软件进行朗读,像我们的钉钉群里,预习作业单当中一起作业就有朗读这一项。它会根据学生朗读的正确率和语速进行打分,可以设置一定的分值,低于这些分子的学生重新再读。而且不用老师挨个回听进行检测,只需对个别分数较低的同学进行指导即可。时不时的放一些朗读能手的录音给同学们和家长听,这样他们就知道什么叫好,对于自己的预习朗读,就知道该如何进行改进。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进行比赛。读书活动比赛时间是一节课前20分钟,组员自己训练,排练队形,后20分钟进行比赛。组长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投票的同学不能选自己的组。如果优胜的小组就会一直优胜,其他小组就比不过了。比个一两次之后,我们可以改变小组的成分,可以横着分组、竖着分组,也可以按高低个分组、男女生分组等。对于那些没有人要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除了老师单独辅导之外,还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当老师的小助手,练习几次明确了评分的细则了之后,他们就知道该如何朗读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要想让同学们朗读的情况有所好转最主要的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活动中才能够发挥那些有朗读优势学生的全部能量,相信这个团结的班级,一定能够在朗读上有所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