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的有趣作业
史丽平
国庆小长假,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学组、生物组和幸福里120号平台开始反馈假期作业,数学小讲师今天讲的是“第一章单元卷错题专讲”生物组今天上线的是“孢子印章的做法”,幸福里120号上线的是“讲党史小故事,做强国青少年”系列活动之二。这里作业不再是之前的写写算算、读读背背等枯燥的形式,而是以生动灵活的视频方式呈现,这样的形式大大增强了作业的有趣性。
这样的想法起源于疫情期间的线上课,家长和老师都觉得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长,应该充分利用电子产品的优势,发挥电子产品的积极作用。于是“数学小讲师团”“线上实验课堂”“生物知识课堂”“实中有声”等平台陆续上线,学生们不仅要准备相关文字材料——或是思维导图或是文字表述,还要读熟背会、录制视频、剪辑视频等等。很多学生都说,跟后期制作相比投稿真是太简单了,有的学生录制一个3分钟左右的视频需要录上百遍,录制一个3分钟左右的音频讲解也要五六十遍,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果学生们都能把对电子产品的兴趣转移到完成有趣作业上来,作业也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
从作业内容上看,这些作业就非常有趣。生物组的“制作孢子印章”,我看了学生的视频讲解,不仅掌握了其中的知识,也有试一试做的冲动,这样有趣的作业学生怎么会不做呢?数学小讲师今天讲的内容是“第一章单元卷错题专讲”,这个内容很枯燥,以前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有“错题本”,学生工工整整抄题、重写答案,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们好像对这些错题没有攻克的信心,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就完了,并没有真正学会。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做事还比较感性,很多事情都凭着兴趣去做,换了这样的错题讲解呈现方式,学生们一定会认真选题,也一定能弄清楚错误的原因,这样讲出来的“专题”才能让别人听懂。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一定是专注而愉悦的,一旦自己录的视频被广泛传阅,成就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业反馈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认真意识。有趣的作业布置下去,学生能够完成,但是作业反馈是一件麻烦事情。比如数学小讲师团作业,每个学生4分钟左右的视频和思维导图,首先是思维导图要过关,思维导图要画的清楚、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其次是讲解必须流畅,不能坑坑巴巴讲不清楚。再次拍摄角度要好——光线、物品、穿着扽等。最后就是做成美篇,效果要好。要做到及时反馈优中选优,教师要有大量的时间听学生的讲解作业,并且及时跟进指导。因为这种作业的反馈很有仪式感——学校群发、家长群转发等等,面对这样的反馈方式,他们怎么能不认真对待这样有趣的作业吗?
面对“双减”,我们能做的就是“减负增效”,不管怎么增减,我们都要秉承“提高效率”这个原则,不打时间仗,不打作业仗等,以“真学”为过程抓手,以有趣有效为宗旨,设计有效有趣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最终实现真正的“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