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以解惑,用以求真 ——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的一点感想(十三) 阅读完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感悟颇多,确实像作者所说,很接地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学生成长特点,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各方面的策略。书中有几点写的非常好的,可以说是一解心中长久的困惑。 经常听专家、名师的报告,这些报告做的非常好,为啥到自己这儿就不管用呢?我对此深有体验的,听专家、名师的报告,我笔记都记得非常详尽,也曾经想试试,结果往往乘兴而去,不了了之。 作者认为专家、名师基本来说,讲班主任管理的时候,他们省去了班级组建阶段和磨合阶段,这是最难的、也最不好带的阶段。专家、名师往往是在第三阶段出成绩的时候,拿成绩给我们展现出来。别人的经验是在不同阶段使用的和总结的,我们使用的时候,总想一下子套到各个不同的阶段,结果就是不匹配了,所以理解了别人的经验为何不好用! 学习别人的经验还是要融入、化为自己的班级管理中,而不是去死板硬套。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学生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给他讲道理、举例子,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就是教不好,总觉得是做教师的失败。有些时候就在思考,是教师的做的不好吗?作者认为有时候,某些学生是教不好的,当教师要承认自己的无能。我们必须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哎,有时候,教师的力量还真的是渺小的。 作者认为,希望在教师的努力下,把所有的学生能愉快的健康的成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成功人士,这是不现实的。那种妄图改变所有的学生的想法,基本是变态的想法,很多学生最终的如何发展,教师是无能为力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自然需要专业精神、敬业态度,该干的工作要干,但要承认不是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的。由此可见对孩子们来说,自律真的很重要,养成好的习惯真的很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家庭、对家长老师也是重要的使命,不要把所有的一切,期待着奇迹在学校发生。 想象也是,一个人好多年的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习惯,不是教师几句话、几次谈话能够解决的。但是看过书之后呢?我也更加懂得作为一个教师,我应该要做什么,那就是我们尽到做教师的职责,做到班级管理的职责。。 这说起来,倒是有点人们常说的“道”和“术”的味道,看完此书,明白了学生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是凭着爱心和耐心才能做好的工作,当然作为教师,爱心和耐心是最基础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自己多学习、多充实、多向名家学习、学习好的策略,化为己用。 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必须依据师生互动的规律,做好教师的自我定位,按照社会互动的法则去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成长,遵循班级发展原理,去动态的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管理的工作做好,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让我们的教师真正过上幸福的教书育人生活。 忽然发现,班级管理需要心理学的强大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