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稻草

2021-10-03 20:07:01 

那根稻草

——《变形记》之我读

给予一个人精神力量,一根稻草就够了,压垮一个人精神意志的,也只需一根稻草。有时候,可能给予希望和摧毁意志的正是同一根稻草。 初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是学生时代,那个时候对于这样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离奇想象小说并不太能理解。读过《文学鉴赏与文本解读》中的卡夫卡这一讲,再读《变形记》,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了。

一夜之间,格里高尔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了一只甲壳虫。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这位旅行推销员不是急于求救,却是满脑子对于工作的负累,以及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不满。可见这是一个好无工作幸福感的人,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的工作者。 是什么让他工作的如此压抑,又无力反抗呢?是家庭。为家庭还债是他的人生使命,所以他即使不想总是四处奔波着搞推销,即使他讨厌他那居高临下的老板,即使他厌恶那些虚情假意的同事,即使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只甲虫,他满脑子还是要赶火车,要工作,害怕失去这份让他如此不堪的工作。 这段心理描写看似理所当然,又实在不可思议。读得人压抑,读得人悲哀,读得人崩溃!是何等的没有自我的人生呀,以至于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想到自己,只有家庭责任,只有工作义务。 读过卡夫卡的家庭关系,他与家里人的关系,尤其是和他父亲的紧张关系,长期生活在父亲的打压之下,让他在家里总处于压抑被动的地位之后,似乎也能理解小说中这个悲催人物的心理了。

这篇小说虽是想象,却又忍不住让人联系到现实,因为他的细节描写实在是太具体,太写实了,总会让人忘记这是小说,忍不住替他担心、着急。这就是大家之作,初读不识书中味,再读已解书中情——家是他放弃自我,疲于奔命的那根稻草! 当大家发现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后,母亲吓坏了,不敢靠近他;女仆吓坏了,辞职离开了;父亲吓到了,想要收拾他。只有他的妹妹在之后的一个月对他不离不弃,给他喂食,给他收拾房间,虽然她也害怕那只面目可憎的甲虫,但还是关心着这个由哥哥变作的怪物。这是格里高尔仅有的温存,但最后把格里高尔置于死地的也是这位妹妹。 热爱拉小提琴的妹妹在家里为房客深情演奏时,格里高尔这只大甲虫出现了,吓坏了房客,扰乱了秩序,房客纷纷要求退租。就在这混乱中,妹妹指出他不是自己的哥哥格里高尔,对他各种控诉,以至于父亲将一颗大苹果砸向他,给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击。所有人对他的不满、排斥、厌恶是他放弃生存的真正原因,那颗苹果夺走了他唯一的活命稻草。 妹妹是格里高尔最爱的家人,在家庭经济拮据的条件下,他还努力想帮助妹妹实现小提琴梦想,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圣诞节时他是要想办法送妹妹去音乐学院的,而如今呢?…… 妹妹与哥哥之间的感情使她刚开始对变形后的哥哥葆有情感,似乎也寄予希望——有一天哥哥仍然是格里高尔,仍然可以为了一家人而努力工作,仍然可以帮助她实现音乐梦想……时间是检验人性的最好法宝。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天天照顾她的妹妹对他失去耐性,一个月的时间,妹妹也工作了,有了生存能力,生活的变故甚至让妹妹恨不得他早点消失,以便让一家人可以正常的生活。 妹妹对他情感的变化,是一个特别讽刺的转折,把仅存的亲情都泯灭了。 格里高尔就这样默默在他的房间里离开了,一家人在他离世后毫无悲伤,举家出游,异常轻松、快乐。

小说中这个曾经为了这个家庭,背负着使命,拼尽全力工作的格里高尔的离世,没有在这个家里激起一丝波纹。人性的冷漠,亲情的淡泊,在这样一个故事里让人看得惊骇。让他活命的是那根家庭稻草,让他殒命的也是那根稻草。 我总是觉得,每部作品后都有作者的原始生活和思想的影子,格里高尔是《变形记》的主人公,我觉得也是作者卡夫卡的情感宣泄。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那根稻草 2021-10-03 20:07:01
无法打破的阶级壁垒 2021-10-03 22:20:46
写中感受诗意的生活 2021-10-03 23:17:00
良好环境呵护童心成长——读《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有感 2021-10-03 23:17:09
这个夏天,一起来扑水吧! 2021-10-03 23:11:17
为什么孩子会过于早熟? 2021-10-03 23:01:01
怎样批改作业更实用? 2021-10-03 23:54:45
帮孩子建立起心灵纽带 2021-10-03 23:53:31
尽力打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读《温暖教师的温暖随笔》有感 2021-10-03 23:25:03
班主任应具备高度的敏感力 2021-10-03 09: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