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环境呵护童心成长——读《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有感

2021-10-03 23:17:09 

良好环境呵护童心成长

——读《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有感

    郑州市二七区建新幼儿园杏园路园 李晴晴

曾经有一位家长这样说:“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健健康康的,不出什么题,学不学东西我不在在平。”这位家长的言辞虽然有些偏颇,但是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在《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的第四章提出,作为基层教育机构,幼儿教师不仅要全方位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而且要从卫生保健、环境创设方面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习得社会化经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完整、内容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学家指出,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幼儿教师及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在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温馨和谐的环境感染幼儿,以友爱互动的群体氛围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与平等友善的同伴关系,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和谐发展。

第一,和谐的班级。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对于小孩子来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幼儿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建立起相应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更是影响他们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针对幼儿情绪不稳定、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等特点,幼儿教师需要在班级中创设一种自由、开放、和谐的氛围,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1.让班级成为幼儿的“家”

人们通常把幼儿园称为孩子的“家”,把教师比喻成幼儿的“妈妈”。虽然这种比喻对幼儿园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确实是所有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应该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2.用爱呵护每个幼儿成长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大家说“作为教师,首先是要爱孩子”。那么这个“爱”字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它拥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含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幼儿教师对孩子的爱应该像妈妈的爱那样,是平等的、无条件的。只有让每个幼儿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他们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

    第二,友好的同伴。

和谐的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近的孩子有相近的兴趣和价值观,彼此能友好地相处、认同彼此的行为标准,而且对所属群体有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大都会表现出自信、大方的个性特点,各种能力都比较强;而在群体中被忽视的幼儿则往往具有相反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交往、合作、分享等来构建和谐互助的群体关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三,互爱的家庭。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的和潜移默化的。有研究表明: 0- -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6岁的家庭教育。年龄越小的幼儿,家庭环境的创设、亲子模式的优化对其良好性格的培养越重要。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通常烦躁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情绪紧张。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形成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幼儿教师应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

当今全社会都在大力倡导和谐、开放。每个幼儿都是一颗稚嫩的小苗,每一颗童心都需要健康、和谐的环境来呵护。无论是幼儿园,还是教师、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创设更能适应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引导幼儿的行为,疏导幼儿的心理,使每个幼儿都能快乐地成长。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良好环境呵护童心成长——读《幼儿园安全管理策略》有感 2021-10-03 23:17:09
这个夏天,一起来扑水吧! 2021-10-03 23:11:17
为什么孩子会过于早熟? 2021-10-03 23:01:01
怎样批改作业更实用? 2021-10-03 23:54:45
帮孩子建立起心灵纽带 2021-10-03 23:53:31
尽力打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读《温暖教师的温暖随笔》有感 2021-10-03 23:25:03
班主任应具备高度的敏感力 2021-10-03 09:43:04
自我惩罚 2021-10-03 17:08:55
做个眼里能揉沙子的老师 2021-10-03 17:54:40
不听指令的背后 2021-10-03 19: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