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父亲 ——读《做智慧父亲》有感

2022-07-09 08:30:18 

在很多孩子眼里,爸爸是个特别的存在。尤其是对于80后、90后一代,父亲在我们心中总是代表着一种复杂的感情。20多年以后,已为人父、为人母我们需要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怎么的父亲呢?在长久的思考之后,带着疑问,我读完了谭旭东老师的《做智慧的父亲》,使我受益良多。

《做智慧父亲》全书共分八辑,共有76篇文章,从建立孩子的自信、自尊、爱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倡导宽容有爱的家风等各方面,记录了谭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阐述了谭老师的感受和感悟。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父亲”这个隐形人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他借口工作逃避家庭,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当丈夫成为家庭中的隐形人,母亲则会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寄托在孩子身上。然而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过度依赖或者母子矛盾。

在这样失衡的家庭中孩子何来教育?童年何来快乐?

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各式各样的家庭,我们会很官方的告诉家长学校教育只是一方面,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父母的陪伴。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不幸婚姻,孩子必定是受到最大的伤害。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有多少人完全不管孩子、不顾孩子,在拼命地在追求金钱、忙着购买洋房豪车、忙着灯红酒绿,总以为物质的充裕就是成功的标志。殊不知,成功是人格和财富的双重丰满,土豪金只是一个表象,它永远无法掩盖内心的贫瘠和人格的缺陷。

在谭老师的书中首篇《和女儿剪窗花》的微论中,有一句“成年人都以为是自己陪伴了孩子,是自己引领了孩子,其实,孩子也陪伴了成年人,引领了成年人。”读到这些,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心灵共鸣。

2015年,伴随着儿子的出生我更多的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为了更多的陪伴儿子,我霸道的强占老公的周末时间,更好地陪伴儿子游戏、玩啥。心理学者说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对父母的完美想象。对母亲的想象,就是提供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和包容;对父亲的想象,则是希望他成为人生的榜样,希望他更强大、更能干,能给自己安全感和探索人生的动力。在这个妈妈很容易拿满分,爸爸却常常不及格的社会,在家庭教育中更多的需要父亲的付出。

对于学习,我赞同谭老师的看法。“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尺,考上大学也未必成功!自信、勤奋、执着、有爱、敢于创造,才是做人的基本品格。”玉石是宝贝,但也是石头,如何把一块似玉似石的石头雕琢成玉器,这是需要智慧和耐心的。“玉不琢不成器”,既要琢又要磨,其实就是智慧和耐心的结晶。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普遍有这种心态,都喜欢走捷径,都希望有一个直接的模式或者方案,能够让孩子一点也没有走样地完成成长,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有出息的孩子。其实,无论是教育家,还是普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从零起步的,都属于白手起家。没有万能的方案,只有爱心和耐心最可靠。

教育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承认的教育,家庭教育首先应该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对于孩子,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第一任老师中,父亲是不可或缺的。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不可或缺的父亲 ——读《做智慧父亲》有感 2022-07-09 08:30:18
《孟子·公孙丑上》01:孟子的治国理想 2022-07-09 09:53:40
读《万事教育为先》有感 2022-07-09 10:56:44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2022-07-09 12:07:28
谁不曾“孤独走暗巷”? 2022-07-09 10:43:48
静心聆听 润物无声 2022-07-09 10:14:04
《顺着历史学古诗》——读书有感 2022-07-09 10:16:33
阅读的方法 2022-07-09 10:22:17
阅读《人生》,路在脚下 2022-07-09 10:23:23
教育要正确运用科技手段 2022-07-09 1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