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落实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2022-07-08 17:43:00 

立德树人 落实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学习课标新体会

郑州市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齐莉娟

通过这次解读新课标的学习培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次课程修订引入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驱动的问题式学习、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等综合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而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变化之一,是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的命题思想。那么,命题改革的方向从碎片化、点状式测试走向整体性、结构化测试,测试的过程,也是学生完成一个有思维含量与探究含量任务的过程,或做一件完整且有挑战事情的过程。

那么,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关键抓手,落实到我们语文老师这儿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就是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以学科实践为依托,构建实践育人方式呢?以下是在这次课标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一、深度备课

冯友兰先生说:“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和教科书一样多,将来就难免结结巴巴,看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上他没有什么可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就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中外教育家告诉我们:深度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深度备课应该挖掘教材的内涵,开发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窦桂梅老师为了上《秋天的怀念》一课,备课时竟然设计九种导入的方式;余映潮老师为了上《夸父追日》一课,他阅读了40多万字的相关文字;一位物理老师为了上《功》一课,先后研究四个版本的初中教材和四个版本的高中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并从《说文解字》中获得的定义,从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什么定义的源头讲蒸汽机时代的历史故事,最后用篆体板书课题《功》……深度备课的案例不胜枚举,值得借鉴。

二、深入学生

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上课前深入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深入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深入学生为上一节优质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开课不该削足适履》短文,提醒各位:教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为上公开课而展示教师精彩的“教”去“大量裁兵”,削足适履。

深入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业,交流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一种深入学生的方式。课堂是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地方,暴露和解决的问题越多,考试时出现的问题就越少。这样的鼓励让学生敢于大胆地暴露自己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正确构建新知。课堂中这样的交流,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真教学”也悄然无声的发生了。

三、深刻反思

叶澜教授告诉我们:写三十年教案不如写三年反思。深刻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要反思教学的总体设计、媒体科学的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兴趣的培养等各方面,在不断地反思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一章,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内容要求”指向“学什么”——强调在结构中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防止知识虚化;“学业要求”指向“学得怎样”——结合教学内容要求,提出素养发展目标;“教学提示”指向“怎么学”——即:学习这样的内容、达到这样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基本的、典型的活动,让课程“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程,让课程内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这也是我们要重点反思的一部分!

当前,单元整体教学是我们要第一改革的,假期里,借助崔教授分享给我们的“单元学历案模板”,借助教研组的团队力量,我们可以好好进行大单元备课。最后,我相信,新课标的颁布,将开启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做到“三深”,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立德树人 落实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2022-07-08 17:43:00
《孟子·梁惠王下》23:“不忮不求”的表达式 2022-07-08 17:38:26
孩子是与生俱来的探索家 2022-07-08 17:32:09
让课堂“美”起来 2022-07-07 22:09:45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2022-07-08 18:32:10
活出本真的自己 快乐由心不由天——《观苏东坡传》有感 2022-07-08 18:34:20
不要做孩子的“监工” 2022-07-08 20:17:52
双减政策下,让课堂提质增效 2022-07-08 20:20:34
“厨师”“名著”与阅读 2022-07-08 19:46:08
进退有度也是一种智慧 2022-07-08 2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