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美”起来

2022-07-07 22:09:45 

教学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在新一轮课改日益推进的大形势下,各科教材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结合课程特点、更好的进行美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与更丰富的途径。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更好的进行美育教育、以更完美的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下面,把自己通过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后而所得到一些拙见讲出来,愿与光大同行们共同商榷,以求更完美的方式促进来促进我们素质教育的提高与长足发展。

一.在导课中渗透美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 ,就像一场游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教师在设计导课环节的时候,应依据生活实际、结合新教材图、行、文并茂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特色,靠近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创造性地抓住导新课的最佳入口处,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中愉快的学习,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导课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以为,一节课的导课成功与否不在于与新课所要传授的知识仅仅切近,而应在于教师的导课要让学生感觉到走进课堂,就像是刚刚打开的一幅赏春图,既有些许惬意,又有所收获。

二.在教师的语言中渗透美育: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载体。教师的语言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起学生的思维?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富有理智、情趣,而且一定要富有情感性,能够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特别是作为我们教学老师,语言更是我们的生命,要使生命更富有活力,就必须使我们的语言规范、严密、符合一定的逻辑并且富有系统性。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的语言一定要富有节奏,抑扬顿挫,要注意使我们的语言有一定的音乐美,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通过教师的形象渗透美育: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注意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平时我们应该富有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力求教态美。在教学中,教师本身是学生感知的第一对象,教师整洁的仪表、恰到好处的淡妆、得体的举止、笑容可掬的神态、反应敏捷的思维,这些无不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深处。

另外教师的形象除了表面形象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内在想象,包括:敬业爱岗、爱生如子、方法得当。

首先是敬业爱岗。为什么把它作为第一提出来呢?因为这是根本。试问,如果一个人不喜爱他自己的事业,他又怎么可能把这个事业做好呢?他只会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马虎了事。只有敬业爱岗的人,才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把自己喜爱的事业做好。当前,我国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这种思想的鼓舞下去工作。教师的工资不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师,有时甚至不能按时足额拿到。有好些教师还要为交不起书杂费的学生垫交。如果没有敬业爱岗的思想,他们又怎么能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其次是仪表大方。或许有人说,教师就是教书。还要那么讲究干什么?我就不以为然。因为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影响和潜移默化是不可估计的。如果一个男教师穿得花里胡哨、披着长发或一个女教师穿得坦胸露背的去上课,你说学生又会怎么样?所以,教师的衣饰打扮,都要讲究。最近,有些地方的学校规定,女教师上课要化淡装。这个规定让老师和学生都满意。学生们说,我们的老师漂亮了。其实,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让我们的老师在学生心中保持美好的形象不是很好吗?难道非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那样,在列车上让人怀疑是小偷吗?老师穿着得体,文雅大方,让学生模仿,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到美与丑。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第三就是爱生如子。我们的老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子侄,严加管教。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思想。我们不能好的学生就爱,就关心,而调皮的学生就讨厌,就责难,这不是一个好老师的作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爱学生就要全面地爱,不能只爱优生,更要偏爱差生。差生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学习障碍,教师不能不顾实情,对他们提出一些苛刻要求,有些要求在优生看来都很困难。比如在守纪律方面,优生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教师常自我安慰没事的。而一旦发现差生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就暴跳如雷,严加指责。但有没有退一步替他们着想一下呢?为什么不能原谅他一次呢?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爱生如子,说明了就是责任心的问题。这个责任心,是对事业的责任心。

四.最后就是方法得当。

这个方法是指教学方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有一种新的提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无可厚非。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得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却有点不同想法。

其实,一个好老师,未必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而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未必是一个好老师。一个老师,如果他能用自己的“一杯水”,去引出学生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他就是一个好老师,这才是我们的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本源。

通过这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完美,从而进一步受到启发,促使其美育的发展、完善。

五、在知识传授中渗透美育:

对于知识的传授,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绝不能让学生对我们有丝毫的怀疑,同时,我们在研究教材的同时,不应该完全拘泥于教材,而应该依据教学实际,结合教情欲学情,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作适当的改变,切近与生活实际中的联系。明确的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关系,让他们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两者之间相互和谐统一,共同促进与发展。所以,给学生在选练习作业时,也应该注意多让学生做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题目,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的存在,引生活入课堂,让他们把生活与学习辩证的相结合起来。有人说过,美就是生活。而他们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享受生活,享受未来。

六.在板书中渗透美育:

如果说导课是在打开一幅赏春图的话,那么,教学过程就是在赏春,而板书就是给这幅春之图再添几分秀色。

板书设计首先要简洁明了,其次要布局合理、大方,最后一定要整洁。进行板书设计要遵循一个原则,让人看了后,有美的感觉,而不只是当堂课重点知识的再次展现。同时,教师在板书时要注意彩色粉笔的合理运用,以给人直观上的美感,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美育观。

总之,对于我们教学老师来讲,有很多可以对学生实施美育培养的地方,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一定能找到更加适合我们教学、更加适合我们学生、更加符合我们教师本人特点的途径,进行美育教育,而我们的素质教育、我们的新课改,也一定能稳步前进,最终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让课堂“美”起来 2022-07-07 22:09:45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2022-07-08 18:32:10
活出本真的自己 快乐由心不由天——《观苏东坡传》有感 2022-07-08 18:34:20
不要做孩子的“监工” 2022-07-08 20:17:52
双减政策下,让课堂提质增效 2022-07-08 20:20:34
“厨师”“名著”与阅读 2022-07-08 19:46:08
进退有度也是一种智慧 2022-07-08 20:01:52
隔空不隔爱 一起向未来 2022-07-08 19:21:17
《边城》: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一段充满遗憾的朦胧爱情 2022-07-08 22:13:10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二) 2022-07-08 22: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