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坑"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河 在"双减"大背景下,要实现减负提质,我们需要向课堂要效益。作为一名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除了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管理好课堂的每一 分钟、每一位学生,还需要提升自己对知识点处理的技巧和方法。今天我想 分享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用的较好的“挖坑”一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概念课上的“挖坑”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概念,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在学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时,因为名称绕口、概念太长,往往同学们读了两三遍还一头雾水,于是我就用了“挖坑”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抓住概念的核心,分层次理清自己的思路,轻松完整地表述。 eg:成正比例的量 1. -------------和--------------是相关联的两种量 2.--------------随--------------的-----------(增加\减少)而-----------(增加\减少) 3.-------------和--------------的--------------(一定) 就这样,给出一个情景,同学们都能很快速、准确地说出两种量的关系。 新知总结中的“挖坑” 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 并理清做题的一般步骤。 eg: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材给出了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帮助大家在 讨论后,顺利总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积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 数点。 这样,不仅给同学们的讨论指明了方向,顺利完成任务,也能培养学生 有序思考的数学思维和简明表达的能力,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也清 楚知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实操能力。 找规律时更需要“挖坑” 通常,观察式子找规律,这样的题目,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 如果能有一些提示语,可以让老师的语言指向性更明确,学生也能做到有的 放矢,知道该观察什么,要得出怎样的结论。 eg:在学习分数除法时 不计算,说出那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题的商小于被除数? 或是: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大于\等于\小于)被除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它本身,商------(大于\等于\小于)被除数。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清楚学生 的能力点,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