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经验”为抓手,促进学习的理解 郑州市惠济区香山小学 贾圆圆 小学阶段列式计算中,对于学生来说除法竖式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对于这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说经历了清楚—糊涂—再清楚—更糊涂—更清楚,这样一个循环中。让我们一直不能理解的是部分学生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呢?看似学会的孩子是否真的会了?如果是真的会了那为什么还是会出错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妨回到学习初始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在学习这块内容之前都有哪些学习经验或是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计数器,并对他们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在二年级学生对于计数器的认识更深入,知道不同数位上的一个珠子所表示的含义,比如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百等。到了三年级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已经能够实现自由转换了,例如1个百=10个十,1个十=10个一,这为接下来进一步学习除法竖式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将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第一节内容《分桃子》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引发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多少个桃子?该题以图片形式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读到,6筐桃子表示6个十,8个单独的桃子表示8个一。合在一起是68个桃子,根据平均分的含义学生可以准确写出算式68÷2=?关于结果的计算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一小部分学生有的是家长提前教授,还有的是通过其他途径已经能够算出结果,所以在课堂上显然学习的兴趣有所不足。剩下的孩子虽然能够根据图片的引导算出结果,但是关于为什么这样算还说不清楚。根据班上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将“说的清楚,学的明白”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 通过观察竖式,不难发现竖式计算的方法,从十位算起,在算个位,本题刚好每个数位都能够整除,所以学生并没有思考很多,为什么从十位算起,不够算怎么办?学习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更容易引起深思、深究。所以下一个问题的设计就很重要,让学生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分物品的时候有整十,整百数的先分它们,当这些分完后再分零散的。还有一种经验就是数字的转化,在进行平均分的时候,我们将所分的数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时,容易理解,比如6个十,看成60个一,一个一个的分,平均分成两份,列式60÷2=30,表示30个一,而8个一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4个,合在一起就是34个一,即34。如果将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进行分,不一定是整数,这样容易加大理解的难度。比如,8个一看成以十为单位就是0.8个十,到这一个转化学生就不容易理解,6个十,平均分成两份,列式6÷2=3,这里的3表示3个十,0.8个十平均分成两份,列式0.8÷2=?这个学生还没接触,学习再次遇到困难,这样学生学习的信心将受阻,不利于接下来的学习。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尝试,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竖式计算要从高位算起了。 经验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它一定会对学习有启发,所有借助经验,以它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习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