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烦恼呢?上课时总有学生在下面低声说话,停下来去寻找,却又无法确定是谁在说话,一旦继续讲课马上又有人在下面讲,这是很多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情况。很多老师对如何高效组织课堂课堂感到十分困惑。那么应如何调控课堂秩序,让课堂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课前准备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快速进入课堂状态,还能有效避免时间的浪费。因此我对于我们班学生要求,在上课前三分钟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准备的用品主要包含课本、练习本、书写工具、画图工具等,统一规定把学习用品放到左上角。上课过程中,不需要用到学习用品的时候,只要坐端正认真听讲即可,需要用到学习用品的时候,随手便可拿到。有效的减少了学生那东西的时间,并且不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培养好良好的课前准备,是调控课堂的开始。
其次,有效的课堂控场。我们要根据课堂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课堂控场方式。课堂控场的方式主要有口令控场、眼神控场、手势控场等几种方式。最直接有效的控场方式的口令控场,当发现课堂乱糟糟的时候,可以统一喊“六三班”或者“一二三”,便可快速的安静下来。当有人说话时,可以使用“小嘴巴”“不讲话”这样的对答口令,使课堂安静下来。眼神控场的好处是避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当发现个别学生不听课时,可以用眼神表达,盯着这位学生,学生很快便会注意到老师的眼神,从而立马集中注意力,这样就很快回到课堂上去。手势控场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控场方式。在上课时,如果课堂上比较安静,只有个别学生在说悄悄话,我会走近他们,轻轻摸摸头,看他们一眼;或者在走近时,做一个抱臂的姿势,提示他们坐好。用这些小的手势提示个别学生,既不用中断教学,又可以迅速起到提示的作用。
最后,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有效提问,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有效提问要有针对性、激励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了,才能更大程度上地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有效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提问,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提问还要注意问题切忌笼统,要明确具体。课堂上一个笼统的、模棱两可的问题会让学生丈二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以致找不到回答问题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都沉默不育,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主要是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问题,因此会造成课堂气氛的冷淡。
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带动人人参与,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越是重要的问题,教师就越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让他们按照自我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 、去读读、想想、说说、圈圈、画画。比如在练习课上讲解习题的时候,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可以把讲解部分习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做。但是我发现愿意主动讲解的学生总是学习程度较好的那几个,其他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主动举手。这个时候为了保证全班的参与度,可以让他们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同桌或是小组四人互相讲题,这样可以保证大部分孩子能够在一种轻松地氛围中组织自己的语言去自己把这个题目讲解出来。学生讲解完成之后老师也可以把对应的题目适当变形,再请同学们讲解,这个时候就会有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课堂就动起来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还可以有效控场让课堂静下来,还可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调控课堂就是要注意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动静互衬。我们把一节数学课,当成是师生共同演出的优秀话剧,教师和学生轮流当主角,互为配角,师动则生静,生动则师静,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一体、动静互衬的和谐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