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不是骄纵 惠济区香山小学 刘文倩 当孩子拿石头砸路边的流浪猫、流浪狗时,你会说:“没什么大不了,小孩儿能有多大力气”。 当孩子在公交车、地铁上大吵大闹、追跑时,你会说:“小孩嘛,就是这么活泼好动,是天性”。 当孩子拿着木棍戳打神志不清、智力落后的孤寡老人时,你会说:“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教育”。 孩子小,犯错误是天性,是应该的、是正常的,但是一个孩子身上的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是父母实施的教养,是一个家庭的素养与氛围,是一个孩子的明天,他的未来。爱是教育,不是纵容。 自古慈母多败儿,一惯骄纵危害大。一些父母自认为对孩子管的“严”,看的“紧”,是“陪伴”孩子成长起来的。但是无论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太阳,倡导所谓的“公平、民主”,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很少拒绝。这样的爱,养育出来的,是“霸王”,骄纵不是爱,而是一种慢性软暴力,是孩子成长中的温柔陷阱和毒瘤,骄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私自利、贪婪、没有爱心,不懂得分享,长期满足下,一旦碰到困难,便埋怨父母,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 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浸透着父母倾心管教的汗水,孩子虽小,但是他却时时懂得,如是有求必应,他会要求更高,时时刻刻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不可能永远是孩子,他总有一天会长大,“还是个孩子”不应该成为无理取闹、蛮横、自私自利的借口或是挡箭牌。父母或许会无限的纵容孩子,但是他人不会,这个社会更不会。 不挨父母的骂,难逃社会的毒打。 爱是尊重,绝不是骄纵,我们要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多一分了解,就会少一分误解,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要做到零距离、零代沟,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说给孩子听,让孩子可以将心比心,只要父母此时语气是平和、态度是真诚,其实可以发现,孩子也是很乐意体贴父母,而不是等犯错后,迎来包庇或者劈头盖脸的唠叨。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少不了父母的方方面面的教导,好的孩子是管教出来的,是引导出来的,是陪伴出来的,教育的路上,浸透着无私的爱与无休止的教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