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活动场”, 打造“善思”课堂

2021-12-15 09:00:25 

巧设“活动场”, 打造“善思”课堂

 

在数学课堂中巧设各种“活动场”,营造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学思结合、注重创新的课堂氛围,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打造“善思”课堂。

1.创设“探究场”,关注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 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根品课堂”理念下,数学学习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场”,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独立思考、验证结论,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教师让学生用彩色灯笼布置展板,摆出2组有规律的灯笼,让学生探究:按照这样的规律再摆下去,第13个灯笼是什么颜色?通过生生交流, 不断验证,总结归纳,得出“余数是几,最后一个灯笼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第几个灯笼的颜色一样”。学生在“探究场”中,经历了猜想、验证、总结的思维过程,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2.搭建“实验场”,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包括思维起点的灵活和思维过程的灵活。在教学中, 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实验场”,在实验过程中探索新知,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表达和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且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搭建“实验场”,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交流,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最终让学生明确“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都能剪拼成长方形”,这样就达到殊途同归之效,同时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开设“辩论场”,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根据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后,要对模型进行解释应用与模型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开设供学生交流分享、质疑问难的“辩论场”,在一场场辩论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张圆形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学生的答案不统一,我开设“辩 论场”组织双方进行辩论。正方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说明其中一份占1/2;反方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说明这一小片不是1/2。通过辩论,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正方在操作中关注了“平均分”,但是没有关注到题目中缺少“平均分”。“辩论场”以尝试为起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独立思考,提出质疑,辩出结论,从而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巧设“活动场”, 打造“善思”课堂 2021-12-15 09:00:25
“学本课堂”,让教育落地生花 2021-12-15 09:25:16
​以敬畏治心 增强责任感​ 2021-12-15 23:11:51
精心备课,用心上课 2021-12-15 11:05:04
一部红楼梦,几多惆怅人 2021-12-15 21:55:04
字如其人,练就好字的重要性 2021-12-15 11:50:08
“双减”进行时 我们在行动 2021-12-15 12:25:48
《教育案例分析》培训反思 2021-12-15 13:04:16
评估促成长 2021-12-15 13:03:50
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2021-12-15 1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