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术馆长对待儿童美育方式的启示
李杰是成都市天府新区麓湖﹒A4美术馆副馆长,他不仅是一位策展人,还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他的团队发起并举办了七届iSTART儿童艺术节,每届都能吸引超过千名儿童参与其中。
在他儿子3岁时,他别出心裁地送了儿子一个旧相机,在没有教他使用技巧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尝试如何使用相机来记录自己看到的美好瞬间。过了不久,孩子就琢磨出了一套晃动机身拍摄的方法。几个月后,拍了很多“如数家珍”的照片。李杰认为尊重儿童好奇探索、自由表达的天性,决定了儿童早期的艺术兴趣与日后发展。这种不对儿童艺术探索进行人为干预,让儿童在自我艺术感知下,自由表达自己的艺术天性,正是当今少儿美育中很多教育工作者所缺乏的认知和行为。
在看过他对待儿童美育的故事后,我对自己所从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即美育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他们实现艺术构想
建筑师吴开洵应邀来美术馆为iSTART儿童艺术节设计展厅。他最初的构想是把展厅做成一个类似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似的脚手架结构。这个构想在李杰看来最大的缺陷是孩子看到后可能会去攀爬,这也为来参与美术馆活动的儿童在安保方面提出了挑战。于是李杰又和建筑师吴开洵来到美术馆儿童作坊寻找新的设计构想,他们很快被孩子们设计儿童杂志编辑部的讨论给吸引。这个展厅设计的构想就交给了孩子们,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给了建筑师很多创意思维的火花。最后,这些孩子们一致决定要把本次艺术活动的展厅设计成一张人脸,他们可以从人脸的嘴巴里钻进去,再通向脑洞主编办公室的“宇宙厕所”。在问到为什么核心区域会是厕所时,孩子们的表达是:厕所是他们自由、放松的空间,上厕所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握,这是一种轻松、惬意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想法,是孩子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捕捉,也正好符合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规律。这不正好与法国艺术大师杜尚的著名雕塑作品《泉》像是一种“比肩”嘛!在这种具有创意的想法和符合年龄特点的需求下,设计师和建筑师帮助儿童实现了这一构想。他们用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成人的能力满足孩子们大胆的创意,这其实是儿童与成人在思维和行动上有机的“艺术”结合。
二、好的儿童美术作品会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李杰的美术馆会展出什么样的儿童美术作品?不是我们通常所看好的,构图严禁、造型生动、色彩鲜艳、装饰丰富的“优秀”作品,而是“反道其行”不被看好的一些作品。一位母亲投递了7幅女儿的美术作品,最后美术馆却选择了一件她5岁时画的一幅母女认为最差的涂鸦画,画面上画的是一个笑容灿烂、头发与裙子飞扬的女孩子,而女孩5岁后创作的线描、水墨、拼贴画作品全被淘汰了。李杰把这些淘汰的作品称为“假”作品,它们掩盖了孩子们在特定时期真实想表达的东西,消解了儿童的个人视角,更多展现出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技能指导。“真”作品不在乎画技有多高超,在原创的基础上,画面要更有儿童的想法和艺术创作痕迹,即“画出本真、自然的状态”,这是成人教不出来的。真情实感、真实表达出的儿童艺术作品是儿童艺术创造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行业专家和同龄儿童情感共鸣的。
三、PBL项目式美育教学的尝试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汇报成果。李杰希望美术馆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承载儿童真诚、真实的声音,通过观者的体悟、欣赏,从而能把这些具有张力的表达传递到社会不同的角落。在一次小策展中,李杰遇到了一位名叫黄一壹的男孩,他与这位不善言辞的孩子聊到昆虫时,竟能满怀热情地聊四个小时的蚂蚁话题。黄一壹对蚂蚁的饲养有着比常人更深入的认识,甚至在家里地板上他都养的有蚂蚁。聊天中,他向李杰老师提出:能不能在美术馆养蚂蚁?这种在他人看来荒谬、怪诞的想法,李杰沉思片刻后,不仅同意还鼓励他要自己设计展出方案。两周后,黄一壹拿出蚂蚁策展方案,自学思维导图,请教昆虫学家,培训美术馆员工蚂蚁饲养,设计半封闭式蚂蚁学习桌,并带领58个同龄人一同完成了这份方案设计的实施,在相关人士的帮助下,黄一壹实现了在美术馆养蚂蚁的梦想。在活动策划展出的过程中,这个平时调皮、学习不够主动的孩子,对学习又重新产生了激情。所以,艺术活动还像是一个温床,在上面“躺”过的孩子没准就能生发出各种各样美好、有趣的梦想和行动。
四、积极构建健康的美育生态环境
美术馆作为美育工作的前沿,已经不能成为只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它应成为更趋向社会综合实践教育的空间。在美术馆里,儿童们不能只是艺术的欣赏者,更多应是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可以是导览员、策展人之一、艺术嘉宾等多重身份,未来的美术馆应该让儿童在浸润式的美育里吸取艺术成长的力量。儿童美育也不应是仅限于在美术馆中,可以在走访社区、学校中,调查儿童美育有什么需求,从而引起美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思考。李杰希望儿童美育要以美术馆为纽带,把学校、家庭、社区有机联系起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循环健康的美育生态环境,保护儿童的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开发视野,公共关怀等优良品质。
在美术馆iSTART特别项目“水知道故事”中,美术馆曾邀请过艺术家、设计师、研究者、社区志愿者及多个家庭,形成临时共同体帮助儿童探索生活所在的城市生态、人文历史,并以包括艺术绘画在内的多种呈现形式进行主体性展览,表达参与者的发现和感悟。活动中,面对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很多孩子们都会以活跃的思维给出艺术地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美术馆只是儿童美育的一个载体,要让儿童在美育中认识世界的多元,在艺术创作里激发探索未知的勇气,在不断尝试中获得引发情感共鸣的感悟才是儿童美育要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