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是简易方程,在学习了前面的用字母表示数之后,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然后开始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解方程。 解方程要从解简易方程开始,因为它是解方程的第一节基础课,而且要以等式的性质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以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在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等式的性质后,我出示了课本上的例题,学生列出了方程x+3=9。 由于数据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x=6。而学生会求出x值的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些多样化的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接下来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书写上反而比较麻烦,不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所以我在教学时暂时避开了算法多样化,与学生之间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师:这是一个方程,我们最后要求出什么? 生1:最后要知道x等于几? 学生回答过之后,我在x+3=9的下面空出了一行,写了x= 。 问学生:方程左边和x= 的左边相比,多了什么? 生2:一眼就看出来是多了一个3。 师:那怎样让这个3去掉呢? 生3:方程左边在x后面加了一个3,我在方程左边再减掉一个3就可以了。 师:依据等式的性质,只在左边减掉一个3,方程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生3:方程左右两边不相等,依据等式的性质,还要在方程的右边也减掉一个3,左右两边才能相等。 学生回答完之后,我提醒学生认真看老师的板书的格式,我先照着原来的方程x+3=9,抄写了一遍,只是在“x+3”与“=”之间空了一点地方。让学生观察上下两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在“x+3”和“9”的后面都写上“-3”。问学生:“老师刚才在抄写方程时,为什么要在方程左边的后面留一片空地方?” “就是为了给后面写“-3”留地方呢。”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就掌握了解方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然后我又出示了一道“x-12=6”的方程让学生试着解出来,学生明白了要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就得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12,才能求出x的值。 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对解方程的过程就非常的清楚,然后我们又对解方程的过程做了总结:先抄写一遍,再反着操作,最后计算就可以了。 这节课顺着这个总结,学生有练习了好几道简易方程,基本上都是全对,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一个学生都说,解方程可真简单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