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要能够容纳“异类”同学存在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讲要善于求同存异,教育要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存在,就像新文化运动中的北京大学,能够兼容并包,能够允许各种声音发出声,真理是愈辩愈明的。然而,社会发展的了今天,似乎是某种倒退,我们竟不许异见存在,竟看不得“异类”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张歆鑫是八年级时小有名气的人物,作为一个女生,从来不写作业,自然也从不交各科作业,上课几乎没见她动过笔,各科教材都显得很干净。我只在一次的班会上看见过她侃侃而谈,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是记得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给她鼓掌了,我注意到她的脸颊红了。我还依稀记得她的观点似乎有的犀利,或者是偏颇。可是,仓促之间我也没有能反驳她的观点和论据。本以为经过那次班会之后她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质的转变,不成想,她依旧故我。
班级中她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大大咧咧的去上厕所,或者从厕所慢悠悠的踱步走回教室,从不和老师问好。对于老师偶然的文化,也是爱答不理,第一次我很生气,在班主任老师和其他知情老师的“开导下”,我早就已经“习惯”她了,或者说她就是我们年级神一样的存在。再彪悍的老师都不会主动好鞋踩她“这泡臭屎”。她也显得从容,优哉游哉。
只是有时她的身体显得很单薄,常经不起小灾小病的侵袭,于是,常因感冒发烧咳嗽的请假一天不来学校,可见,她的父母对她也是相当的娇惯。当然了,哪个父母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呢?
我总是认为她的家庭教育出了某些问题才会导致她现如今遇世格格不入,显得另类存在。可是,当我有机会和她的父母见面深入交谈之后,我改变了看法。父亲是一名一心为公的好警察,母亲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小学老师,她还有一个念小学四年级的妹妹,家境殷实,一家人和睦团结,相亲相爱。我和她的班主任早已经约定好了,哪怕是在暑假,我们要到她的家里坐坐,看看她生活的环境,她喜欢读的书,喜欢做的事,等等。然而,至今也没有能够成行。
大大小小数十次的考试,这个“异类”的女生,成绩并不落后,可见其智商之高。我一直暗中观察和探究其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未果。我总是怀疑,她看似桀骜不驯漠不关心的冷漠面孔下是聚精会神的认真凝听,并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甚至是在家里暗自学习到深夜的,却苦于无处求证。
前几天,已经身在毕业班的她们,早已经适应了九年级的魔鬼式早操和非人的教学训练。可是,有一个轻飘飘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张歆鑫不上了,转到其他学校了”。虽然我今年教的是七年级,可是,对于她的突然的不辞而别我还是感到了一丝不安、一丝遗憾。
尽管她很特殊、很另类,令人不待见,可是,在我内心深处,我认为她将来会成为居里夫人和李清照那样的人物,她的未来绝不会平凡无奇,只是,我可能再无缘见到。
惟愿她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如鱼得水遨游浩瀚大海,似苍鹰翱翔蓝天白云。从此,安康快乐。
最好的教育要能够允许另类学生的存在,而不是遭受白眼和排挤,甚至是被轰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