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无尽里的须臾 马不停蹄地找寻

2021-11-21 21:36:02 

在每一段赤诚的叙述或者回忆之前,都是困顿。


十年前读到的一句话,心头为之一颤,而后,这种感觉几乎贯穿了每一个我想与自己对话的时刻。


要找到自己,在困顿里,拨开云雾。


记得曾经有写文字,成为医生成为教师之前,首先要疗愈的不是病人学生,而是自己。

八月入岗教师后,我像一个草场农夫一样检视自己,觉得这里病了一大片,那里荒了一大片;又像个做裁缝的,修修补补这里那里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往往是有观照物的存在,在他人身上,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成为我的第一个观照物,是我的孩子们。

九月的某一天,我在教室里改作业,我的绿裙姑娘走过来和我聊天,聊了几句后,她问我是不是很焦虑,当下被她的问题惊了一下,我很焦虑吗?故作镇定地回复她,还好吧,没有很焦虑,她说,不,你很焦虑,我们能感觉得出来,你是不是觉得带我们很费力?还是故作镇定地回答她还好,但的确让这个问题在心里转了几个圈。

工作初期的焦虑,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焦虑所带来的影响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回想那段日子,我努力地想要控制局面以达到稳定,但往往事与愿违,身心俱疲。

人是不受控的,我为什么想要控制呢?

那段时间里,我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出家当尼姑吧,守着一个小小的寺庙,只跟自己相处就好了。事实上,那段时间,我去了庙里磕头,什么都不求,只在那里磕头坐坐,磕着磕着坐着坐着就掉眼泪;那些个晚上,一定要听着《心经》才能睡觉。

后来,觉察到:矛盾和冲突里,大多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人是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何看待矛盾如何看待冲突,另一种意义上,是去觉察自己的偏见和认识到他人想法上的不同。

再后来,觉察到:平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回顾工作的六个月里,最舒服的是十二月,那些日子里,我站在教室,心里没有杂念,也没有那么焦虑,那是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因为我的平和,孩子们也变得心气稳定,让我惊讶的是,九月状况百出的教室,在那段日子里,几乎没有班级问题的发生。

情绪状会相互作用,他人会成为自己的镜子,反映出自身的问题,当然,也会映照自身的美好。

就像山本耀司说的那样: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原来这句话,常被我用来自我安慰,安慰自己那些没有尽全力做好的事情,但安慰终归是自我麻痹,多少心里都是有遗憾的。只是几个月前才对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关于工作这件事,我必须要承认自己是顺利的,没有遭遇过焦头烂额的招聘会,也没有经历过灰头土脸的面试失败,因为大学兼职时候的攒下来的口碑,没毕业时候也有人愿意收留我,最后顺利有了现在的工作。

起初毕业,实在是不愿再做老师了,自己的热情随着四年的兼职老师快消耗尽了,也因为觉得公立学校不够自由。但诸多际会下最后还是成了老师,工作后又常常陷入自我怀疑里,有时候也会恍惚,这个决定是否正确。

10月13日那个醒来的早晨,我躺在床上莫名其妙的掉眼泪,不是因为难过,而是那个时刻,我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句话:你相信吗,那个特别特别特别好的自己就在你前面。

被这句话吓到,二十三年里,我从没有跟自己说过这样的话,难肯定自己,还常常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总是盯着自己错处和不足之处看,这是第一次闪过这样的念头。

我发微信给闺蜜,告诉她感谢她在工作决定上推了我一把。不是夸口工作上一定会做出什么惊人成就,而是因为这个工作所带来的种种,人、事、物,每一种都让我由不同的方式在认识自己,觉得心里一片一片的觉醒。曾经我一度觉得自己会得抑郁症,现在想来,不是,而是有很多很多痛苦的点和迷茫的东西要醒过来,而那个当下又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对抗,其实不是对抗,而是和解与接纳,走过去,会是另一片天空,也会是特别好的自己。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你渴望什么,什么也会来到你的身边,

所以,是初心里想要寻找的东西,指引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因此,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大学四年里,经历诸多生命里的至暗时刻。从笃定不移的变成支离破碎,从通畅明朗的变得沉重不堪……

2016年3月,奶奶去世前一天,我很莫名奇妙地发了一条动态,一句很喜欢的话:走很远的路回家,混沌中,生出新的自己。这一条动态和亲人的离世,并没有很大的关联,可我总是冥冥中觉得两者有莫名联系。

于奶奶,她是走出了混沌。

于我,是开始变得“叛逆”的一年,也是从那时候隐隐约约的想要,为自己活。

接受限制,大概是不需要痛楚的;想要自由,才需要痛楚。

九月的教师分享,我梳理2017年到2018年的种种,而后晚上写“海拔五千”中写到:人无论讲什么,都是在曲折地讲自己。

那“自己”是什么呢?

“我”是谁呢?

“我”要走到哪里去呢?

这些问题都不曾有足够清晰的答案,至今,我也在问自己。

焦虑不堪的九月十月里,我强迫自己冥想,病急乱投医地看《金刚经讲什么》《禅者的初心》等等,但依然是每晚躺下去,种种声音萦绕耳边,嘈杂不堪。冥想做什么呢?复盘种种,觉察觉察再觉察,找到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是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写的: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远离家的工作、逃离生活二十年的环境、没有按照家人的意愿考在编、无论如何也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有自己的生活……我自觉得痛苦或欢喜的每一个时刻或是每一种方式,大概都是在尝试找到自己。人生最费力也最省力的,大概就是,成为自己。

世上永恒的东西大概是时间,而我们都会是时间的碎片;无声无息的无常变化里,我们才是流浪无尽里的须臾,马不停蹄地寻找。

“旅人必须敲遍异乡所有的大门,

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一个人只有走尽外面的世界,

才能抵达内在的圣殿。”‍‍

叙述,可能带来清明,也可能还是困顿。


但抽丝剥茧解剖自己的过程,已经是另一种得到。


七年前读陈希米的《让“死”活下去》,让虚无的体认有了深刻的共鸣,一切没有意义,但写出来文字的当下,此时此刻就是意义,不要在意义消逝前否定自己。


未来尚远,但终于上路。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流浪无尽里的须臾 马不停蹄地找寻 2021-11-21 21:36:02
我们一起来解决难题 2021-11-21 22:17:44
一位母亲的心声 2021-11-21 21:12:45
说话的技巧 ——敢说出爱的马娟老师 2021-11-21 18:40:21
大风里的篮球运动 2021-11-21 18:15:09
18岁,生命的馈赠 2021-11-21 17:40:59
一路星光,一路花香——我的教师梦 2021-11-21 17:14:43
遇见旧时光 2021-11-21 11:58:19
如果当老师这条路你走不通,必定还有其他桥可以过 2021-11-21 08:31:59
饭后碎碎念:被遗弃的好习惯——读书 2021-11-20 21:29:45